阅读记录

第86章 弼马温[2/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衙门很简单,就是未央宫北门附近的一个院子,十几几间平房。
     水衡都尉府六厩属下马场分两种:一是草场养马基地;二是城市马厩,即喂草料的马棚。
     六厩令空缺。作为六厩丞的他管理的人员还不少。尉、吏、兽医、马夫加起来有几千人。分布在全国几个马场和大城市的马棚里。
     王西风在衙门上班一阵子,与十几个手下混熟后,也到各处马场巡视一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大的马场在河套地区,养了一万多匹马。挨着太仆寺军马场。
     西汉开始时,为朝廷养马的部门,全在太仆寺。武帝时,太仆寺只留下军马场,其余六厩成立水衡都尉府,划给少府管辖。
     所以太仆寺属下的大军马场,规模不是六厩的马场可比拟的。
     六厩属下小的马场也有十几处,有的养了几百匹马,有的几千匹。规模主要由草场大小决定。
     长安城的马棚也分几处,每处养马几百、几千匹不等。
     分散安置,主要是为了方便用马之人。
     水衡都尉六厩模式,完全是仿照太仆六厩。
     王西风到任后,用了一段时间熟悉人员、查清家底、掌握流程。
     没多久,他心里大概有数了。
     主要是他有杀手锏:星狗。
     之后,根据掌握的问题,开始采取一些行动。
     第一步:杀鸡儆猴。将两个中饱私囊的丞僚逮在现行,交廷尉府处置。
     第二步:把一些衔接不科学的管理环节调整顺当。
     第三步:亲自为长安城里的病马开出药方,让兽医们严格遵方喂养。
     ……
     几把火烧完,一年过后,王西风在六厩丞的位置上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悠哉爽哉了。
     魏江自然安排了眼线,密切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年来六厩的变化,魏江可说是了如指掌。
     越是了解,魏江就越是震撼。
     因为,王西风就任后,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老道劲。
     他辣手惩治刺头,拉拢绝大多数。仅长安城里的几个马棚,为干活而扯皮、推诿的人或事就大大减少了。
     而且,他手下管理的几万匹马,发病率比以前下降了九成,死马率减少九成多。
     也就是,以前平均每月都有上百匹马生病,十几、二十匹马死掉。
     现在,马匹发病数是原来1/10,死亡数不到原来1/10。
     各处马棚,草料调配井井有条,管理账目清清楚楚。
     而马匹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提升。
     王西风使马场运作更加顺畅,同时省下不少开支。
     他把六厩人员按职级、工作年头、考勤、口碑评价等指标分出类别,吩咐财务郎官,用省下的钱有差别地奖励大家。
     这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自然把魏江搞到目瞪口呆。
     魏江的顶头上司是少府徐又成,魏江并未告诉他任命王西风为六厩丞的原因。
     先帝已是过去式,加上他当时是私底下吩咐的,大有不愿让人知道的意思。为逝者讳,魏江也不会提起那些。
     魏江不提王西风的来历,但是他取得的成绩,那是不能不提的。所以魏江瞅个机会,汇报工作时,对徐又成顺便提了一下六厩的人员和管理方面的变化。并建议擢升六厩丞王西风为六厩令。
     徐又成例行公事听魏江汇报,本没什么波澜。但听到六厩的变化,则深感惊奇。
     因为,六厩从来是水衡都尉府最乱的地方。
     那是六万匹活物,却不会言语。
     吃得好与吃得差点,外人看不出来。
     马厩舒服点与难受点,也难以挑剔。
     马匹有病与没病,有时也不明显。除非马匹大病,一般很难察觉。
     以上这些,就导致,六厩的报损数大一些或小一些,实在无法吹毛求疵。
     因此,许多年来,六厩这一块,养着几万匹马,偷卖马料、医药做账、杀病马吃肉,数额庞大,成了顽疾。
     没想到现在来个年轻家伙,把局面扭转了。
     六厩里的几万匹马可不是养着玩的,时不时就有大量马匹调出,发放到军队。每天也有零星马匹出动,执行各种任务。
     其实六厩里的变化,许多与六厩相关的人都感觉到了。
     作为皇帝身边重要内臣的少府,徐又成也从其它渠道听到了一些评论。多数是赞叹六厩里的人和马,比以前强多了。
     徐又成听了魏江的汇报,又亲自去几处实地看过后,同意了魏江建议,任命王西风为六厩令。
    喜欢。
  

第86章 弼马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