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则在价格上反复拉锯。鱼灼音带着团队逐字逐句修改合同,白天视频会议连轴转,晚上研究当地法规,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
     “对方说要派人来实地考察,从种植到加工全程监督。”业务经理拿着邮件进来,语气里带着紧张,“他们还说,如果达不到标准,就要取消合作。”
     鱼灼音却很平静:“让他们来。咱们的种植基地有生态认证,加工厂有实时监控系统,不怕查。”她反而觉得这是个机会,“正好让他们看看,咱们的产品为什么能经得起考验。”
     考察团来的那天,鱼灼音带着他们去了谢昭蘅的农场。槐树林里,谢念槐正在给农户们培训智能灌溉系统,手机上的APP能显示每棵树的生长数据。“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物联网系统,”谢念槐展示着屏幕,“土壤湿度低于60%就会自动浇水,肥料用量精确到克,既环保又高效。”
     加工厂里,新设备正在有序运转。林致远的机床厂定制的自动化生产线,能实现从原料清洗到包装的全流程无菌操作。“这套设备的精度达到了0.1毫米,”林致远给考察团演示检测仪器,“每批产品都要经过37项指标检测,合格才能出厂。”
     考察团的负责人看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参数,又尝了尝刚生产出的槐花糕,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合作过很多供应商,你们是最透明、最严谨的。”他当场签下三年的供货合同,“希望能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我们国家,让更多人吃到这样的好产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息传回村里,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一样热闹。胡新芳的老姐妹们聚在院里,看着电视里鱼灼音和外国客商握手的画面,笑得合不拢嘴:“真没想到,咱们这山沟里的槐花,能走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鱼灼音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新栽的“长情槐”树苗旁追逐打闹,忽然想起当年埋时光胶囊的场景。那时的他们,或许从未想过,小小的加工厂能长成如今的模样。但就像这棵树,只要根扎得深,再远的地方,也能开出花来。
     第二章:风雨同舟的约定
     第一批出口欧洲的货物装船那天,海边的港口飘起了细雨。鱼灼音站在码头,看着集装箱被吊上货轮,心里既有期待,又有忐忑。“这一船货,承载着多少人的心血。”她轻声说,谢长晏握着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人安心:“放心,就像当年应对暴雪一样,咱们什么坎儿都能过去。”
     然而,货轮出发后的第三周,意外还是发生了。东南亚突发台风,运输船被迫停在港口,船上的即食产品面临过期风险。经销商发来紧急邮件,要求要么立刻换货,要么全额退款,否则就要提起诉讼。
     “台风是不可抗力,按合同我们可以免责。”法务顾问拿着条款解释,但鱼灼音却摇了摇头:“做生意不能只看条款。这批货是咱们打开东南亚市场的钥匙,不能砸了招牌。”
     她立刻召集团队开会,决定紧急调配国内库存,用最快的航班空运过去。“损失肯定不小,但信誉比什么都重要。”鱼灼音看着大家,“咱们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实在二字,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紧急调货意味着要加班加点生产。工人们听说后,主动提出通宵赶工,连附近村里的老人都来帮忙包装。“小鱼丫头,咱们不能让外国人看笑话。”胡新芳带着姐妹们蒸了槐花糕送到车间,“累了就吃点垫垫,咱们一起扛。”
     三天后,空运的货物准时送到东南亚经销商手中。当对方看到工人们熬夜生产的视频时,深受感动:“我们合作过很多企业,遇到问题只会推卸责任,你们是第一个主动承担损失的。”他不仅没有索赔,还追加了双倍订单,“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有困难一起扛。”
     这件事很快在行业内传开,越来越多的国际客商主动找上门。鱼灼音趁机成立了“特色产品联盟”,联合国内其他加工厂共享资源,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她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说,“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联盟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制定统一的出口标准。谢昀庭带着动物保护团队,制定了原材料采购的动物福利准则;谢今禧的航天技术被用来优化物流包装,减少运输损耗;孟沅则开发了跨境健康溯源系统,让国外消费者能查到每批产品的生产信息。
     “这套系统能显示原材料的种植环境、加工过程的温度记录,甚至能看到农户的笑脸。”孟沅给外国客商演示手机APP,屏幕上,谢昭蘅正在槐树林里采摘槐花,笑容憨厚,“我们想让消费者知道,每一口食物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在用心付出。”
     联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吸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关注。他们派人来考察时,正赶上谢念槐的团队在非洲援建的种植基地丰收。当地农户捧着饱满的槐米,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谢谢中国朋友,让我们学会了新技术,日子越过越甜。”
     鱼灼音站在非洲的槐树林里,看着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忽然明白了“走出去”的真正意义。不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把信任、技术和温暖传出去,就像老槐树上的种子,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三章:永不褪色的初心
     加工厂成立十五周年那天,村里举办了盛大的庆典。老槐树下搭起了戏台,戏班唱的还是当年谢昭蘅农场庆典时的那出戏,只是台下的观众里,多了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客商。
     谢今禧的飞行书包带着孩子们在天上盘旋,书包上的投影把“15周年快乐”几个字打在槐树上,像开了满树的灯。谢昀庭的翻译器里,传来非洲种植基地的声音:“我们的槐花丰收了,想寄点给你们尝尝。”
     鱼灼音和谢长晏坐在台下,看着满院的热闹。谢长晏翻开当年的气象笔记,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加工厂刚成立时拍的。照片上的厂房还是简陋的平房,大家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却笑得比阳光还亮。
     “时间过得真快。”鱼灼音轻声说,指尖划过照片上的老槐树,那时的它还没现在一半高,“还记得吗?当年系统说‘人间烟火,即是永恒,我现在才真正懂了。”
     谢长晏握住她的手,指着台上正在表演的孩子们:“你看,这就是永恒。咱们的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日子,还成了孩子们的底气,让他们敢去想更远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庆典的高潮,是打开新的时光胶囊。里面放着出口欧洲的第一批产品包装、非洲种植基地的土壤样本、孩子们画的未来加工厂蓝图……谢念槐的女儿,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自己做的槐花标本放了进去:“等我长大了,要把槐花卖到月亮上去!”
     全场都笑了,笑声惊起满树的麻雀,像撒了把银珠子。鱼灼音看着小姑娘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当年谢今禧说要发明飞行书包的样子,眼眶一热。
     夜里,鱼灼音和谢长晏坐在槐树下,看着天上的星星。远处的护城河边,新栽的“长情槐”已经成林,风过处,花香漫过来,混着岁月的甜。
     “系统好久没出声了。”鱼灼音忽然说,谢长晏笑了:“或许它早就知道,最好的系统,就是咱们这一家人,这满院的烟火气。”
     鱼灼音点点头,靠在他肩上。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像在说:日子还长着呢,像这树,像这花,一辈辈,暖下去,甜下去。
     而那本《小院春秋》的最后一页,画着一棵参天的老槐树,树下站着四代人,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槐花,脸上带着笑。画的旁边,写着一行字:所谓辉煌,不过是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把朴素的初心,守得地久天长。
     十五年庆典后不久,鱼灼音收到消息,国际上有一个大型食品创新展会即将举办。这是一个让加工厂产品走向全球顶级舞台的绝佳机会,可竞争对手都是国际知名企业。鱼灼音迅速组织团队,决定研发一款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特色新品参展。
     团队日夜钻研,将古老的槐花茶配方与现代冻干技术结合,研发出了速溶槐花茶块。这种茶块既能保留槐花的清香与营养,又方便携带和冲泡。
    喜欢。
  

第272章 大纲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