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0章 乙巳胡乱之辽东汉人的苦难(续)[2/2页]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楚环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个光着脑袋的运输大队长,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带着一百名连枪都没配齐的敢死队,攻入杭州一万八旗镇守的满城活捉了满人巡抚。
     怎么在这个时候鞑子就不是他们嘴里的高达了?!怎么一个个的把头伸出来给太平军、革命军砍?!那“满万不可敌”的气势都上哪里去了?!
     鞑子能在明末之际逞凶全靠明军太垃圾所衬托的,再加上当时的农民军立足未稳突然就被鞑子打了一闷棍,这才使得鞑子能够侵占中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鞑子能够逞凶的本钱在哪里呢?!
     就是在粮饷供应、日常训练、后勤保障这方面比明军强也比当时的农民军强,这就是鞑子能够称霸明末的原因。
     鞑子的日常消耗加上训练的消耗这些粮食都是从辽东百姓身上刮出来的,东虏集团虽然有税收制度,但是它们那套税收制度过于的粗糙,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
     明朝这边要是收税派徭役的话先要经过衙门里的官员开会讨论征收摊派多少,定下来数额之后再让胥吏进行综合核算往下面摊派,税差更具胥吏给出的摊派指标再下乡去和士绅一块征收赋税,士绅和税差再将赋税摊派给下面的里长,里长再摊派给老百姓。
     这一整套的税收体系可以说在封建时代已经是极为科学的了,其中虽然有腐败存在,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个规矩的,不至于搞的所有人都没有饭吃。
     而鞑子在侵占辽东之后的税收体系就比较简单了,或者说是粗暴。
     刚开始的时候鞑子并没有增加辽东百姓的租税,以前给明朝上多少租税现在就给东虏上多少租税,可鞑子兵每天那天文数字一样的消耗仅靠过去的租税怎么可能供养的起呢?!
     于是鞑子就开始给辽东百姓加税,不同于明朝加税是一点点加,鞑子直接就是给辽东汉人上强度,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鞑子头目一拍板说征多少税那就是多少税,不交的话鞑子兵就拿着刀上面去催收,在明朝这里老百姓挨税差一顿打之后还可以欠一点税,鞑子可不讲那么多,交不上来税那就是一刀下去!
     鞑子不仅在税收额度之上没有章法,就连在税收制度上没有规矩。
     明朝这边税收的种类虽然多但是压到下面来全部都是由县一级的部门统一征收,而鞑子就不一样了,收税的种类倒是少税收的部门却是多的不得了。
     今天大汗派人下来收税,明天旗主派人下来收税,后天甚至可能佐领也跑过来收汉人的租子!在一天之内一户汉人很有可能被三拨不同的鞑子前来收税。
     明朝收税是夏、秋两季税,所有种类的税收都在这两个时节征收,其他时节很少收税。
     而鞑子收税就有些离谱了,它们没有两税的这个概念,只要鞑子兵的存粮不足了,鞑子就出来收税,根本不管汉人是不是在农忙的时候,甚至是连汉人的种粮也会被收走!
     在东虏的这一番折腾之下辽东地区自然是民怨沸腾而且还爆发了不少次农民起义,作为东虏头目的努尔哈赤敏锐的察觉出了他们这些鞑子现在正在一座火山口上坐着。
     努尔哈赤心里很明白,辽东的汉人能够把他们给放进来,如果把这些汉人给逼急了自然也有可能把他们请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一点的人都会想办法减轻汉人的负担,避免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从而推翻自己的统治。
     但努尔哈赤却是剑走偏锋,提前一步下手将农民起义扼杀在萌芽状态。
     明朝天启四年正月,也就是在东虏侵占辽东之后的第三年。
     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
     天启五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在努尔哈赤的反人类罪行之下辽东的几百万汉人两年之内几乎被屠杀殆尽。
     在后世的叙事里面对努尔哈赤屠辽的解释是辽东地区爆发了天灾,努尔哈赤为了避免农民起义从而屠辽。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辽东地区没有什么“天灾”!有的只是人祸,准确来说就是“鞑祸”,就是因为鞑子的横征暴敛使得辽东汉人家家都没有余粮。
     最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汉人起义提前下手对辽东汉人展开大屠杀!
    喜欢。
  

第460章 乙巳胡乱之辽东汉人的苦难(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