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夜行者(三)[2/2页]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快乐的小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程望听后,脑海中那些分散的线索,仿佛拼图的碎片,逐渐拼接出一幅可视图谱。
     晚上七点,夜幕降临,指挥部里灯火通明。程望在指挥部长面前,郑重地提交初步画像报告:
     ? 年龄:35  45岁;从作案手法的成熟度和体力来看,这个年龄段较为合理。
     ? 衣着:身着灰/深色衣物;根据监控画面和村民回忆,多次出现的可疑人员穿着此类颜色衣服,且这种颜色便于在夜间行动时隐藏身形。
     ? 通勤方式:单车或摩托通勤;结合村民看到骑摩托绕村以及学校监控中男子的出现方式推测。
     ? 环境熟悉度:熟悉山区小道及人群稀少时间;选择偏远山村作案,且能避开人群,说明对周边环境和人员活动规律有了解。
     ? 体力与能力:有足够力气控制成年男子与儿童,具备持续杀人能力;从案发现场死者情况判断。
     ? 作案特点:操作冷静、无痕迹,反侦查意识强;现场几乎没有留下关键线索,处理尸体等行为有条不紊。
     ? 可能区域:可能来自邻省或流动区域,因作案类型在外省已有档案;综合多起类似案件发生地点以及作案手法的相似性推测。
     江州市局迅速与两省刑侦联动,启动跨区协查,通报相关分局进行比对分析。
     同时,跨省协查办公室收到三省档案组比对结果,确认三起旧案(龙南、北川、荆坪)作案手段高度近似,正式开启“山口村系连环案”,将锁定嫌疑人为国家级重点关注目标。整个过程纪录逐步纳入专侦组档案。
     夜晚十一点,万籁俱寂。程望独自一人在档案室整理资料,微黄的灯光洒在他疲惫却坚定的脸上。他望向墙上的时间线图表:2001年11月、2002年3月、2003年1月、2005年6月。这些时间点,如同一个个沉重的烙印。
     他轻叹一句:“如果人是恶的,他不是偶尔抬头,而是走在路上。”
     这一夜,他发送了一封加急报告至市局副局长,明确请求扩大协查范围:对42码鞋底进行全面监测,排查三省所有摩托注册人中年龄相符者,同时对灰色三厢轿车一类车辆进入村庄半径内进行详细的轨迹重建。不仅要调查车辆行驶路线,还要走访沿途居民,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
     很快,程望收到三省协查反馈,二省认定在嫌疑车型范围内出现3次出租驾驶记录。然而,驾车时间未完全与案发点时间重叠。
     面对这一情况,程望深知排查工作刻不容缓。他立刻组织人员,对这3次出租驾驶记录展开深入调查。一方面,详细调查出租车在案发时间段前后的行驶路线,看是否经过案发相关地点;另一方面,全力寻找当时的司机,仔细询问乘客的特征、上下车地点、交谈内容等细节。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可能的乘客,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线索。案件进入“关键拼图时刻”,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
    喜欢。
  

第61章 夜行者(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