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夜行者(二)[2/2页]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快乐的小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水东村,一户三口遭灭门。同样在床上发现摆放整齐的尸体,男性被利器连刺,女性遭到性侵,孩子的死亡方式类似。作案后凶手还在现场留下了香味。案件一直悬而未决。
     这起案件中,香味的出现引起了程望的特别关注。为什么要留下香味?是为了掩盖什么,还是有特殊的意义?和其他案件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巧合吗?凶手的作案手法如此相似,难道是同一个人?
     【案3】2003年1月,荆坪市郊区,一家四人死亡,细节几乎雷同。女性衣着整齐摆放,尸体上有香味覆盖,作案时间在深夜,窗门没有被破坏,嫌疑人至今踪迹全无。
     程望反复对比这三起案件,从作案时间、地点,到受害者特征、作案手法,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发现,所有案子均发生在偏远村落,且都是夜间作案。嫌疑人作案逻辑清晰,从不抢夺钱财,唯一的目的就是杀人。尸体总是被摆放整齐,女性必定遭受性侵,儿童或老人的死亡方式并非直接暴力,房屋门窗也都没有明显的破坏痕迹。而且,现场都会出现檀木香或类似“覆盖性气味”。
     “他不仅在杀人,他在模仿某种仪式。”程望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这些相似之处绝非偶然,背后一定隐藏着凶手某种特殊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饭菜被送到了会议室,但程望却没有心思动筷。他站在村委窗前,目光望向山口村那条唯一通向镇上的机耕道。此时,薄雾已经散去,阳光毫无保留地照射下来,地面被晒得干燥龟裂。
     “他是步行离开还是骑车?”程望喃喃自语道。
     这时,技术科的同事前来报告:“目前沿路监控缺失。不过,在村口的电线杆附近发现两个烟蒂,是‘黄鹤楼1916,这属于高档烟款,不是村民日常抽的。附近还有脚印,42码男式登山鞋,踩痕均匀,说明体重适中,脚步稳健。”
     程望轻轻点头,脑海中开始根据这些线索勾勒嫌疑人的画像。从高档烟可以推测,嫌疑人经济条件可能不错,或者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不太像是普通村民。42码的男式登山鞋,踩痕均匀,表明他身体状况良好,行动稳健,可能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一个细节拼图开始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嫌疑人男性,年龄大概率在35岁至45岁之间。从作案的冷静程度和行为模式来看,很可能单身或没有稳定的家庭结构。身体强壮但并非那种粗壮型,性格内敛沉默,习惯长途步行或骑行,这从现场留下的脚印和周边环境推断得出。他有着高度的空间感与夜行经验,能在夜间顺利作案并逃离现场,不留下明显痕迹。极度自律、冷静,具备很强的反调查意识,作案手法系统而成熟。
     最关键的是:他杀人,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满足某种深层的、变态的精神结构所需——控制、折磨、仪式化的主导。
     “你觉得他会再来吗?”林啸不知何时走到程望身边,低声问道。
     “不是‘会不会,是‘什么时候。”程望缓缓答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这个凶手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不知何时又会伸出罪恶的双手。
     他起身,拿起现场勘查简报,在上面仔细画出一张时间轴与地图交错图:
     ? 2001年11月,龙南县;
     ? 2002年3月,北川镇;
     ? 2003年1月,荆坪郊区;
     ? 2005年6月,现在是山口村。
     地点分布看似并无明显规律,但间隔时间平均在10个月至14个月之间。此人就像一个游牧猎人,在四处寻找目标,精心制定作案计划后迅速潜入,完成屠杀后又如同鬼魅一般立即消失。
     “他不住在案发地。他从外地来,只为完成一次猎杀。”程望分析道。
     “那他是怎么选中的这家人?”林啸疑惑地问道。
     程望缓缓吐出一句话:“他踩点过,可能持续很久,也可能只是一两次,但他肯定观察过这家人很久……他选目标,不是随机。”
     “那我们怎么找?”林啸焦急地追问。
     “查王家最近三个月的来往记录,尤其是孩子的上下学线路、女主人的工作地点、以及是否有陌生人长时间逗留观察。调镇上所有宾馆、旅社、废弃工棚、出租房登记;检查二手车流通记录;还有,调村里唯一的监控线路修复记录——嫌疑人可能提前切断过线路。”程望有条不紊地布置着任务。
     ……
     当天傍晚五点半,法医叶澜带着最新检材分析报告匆匆赶来。
     “精斑检出DNA为单一男性,排除王友生。初筛结果未比中数据库,说明此前未有刑事记录。且精斑出现部位与衣物撕裂角度显示,嫌疑人作案过程中无慌乱。”叶澜的语气有些沉重。
     她顿了顿,接着低声说:“另一个重要发现。尸体散发出的香味确为檀木系熏香,非现场物件。说明凶手自带香料掩盖血腥味,并使用类似线香或油香进行‘祛味处理——这不是第一次,他已经习惯这么做了。”
     程望没有回应,只是轻轻地转过身去。他的心中,一种沉重感愈发强烈。他知道,一个连环杀人犯正在江州的阴影下缓缓移动。这个凶手不在乎金钱,也不在乎媒体的关注;他杀人,为的是某种属于他自己的病态秩序。他不是疯子,却比疯子更危险——他清楚、冷静、系统地制造着死亡。
     而他还没停手。
    喜欢。
  

第61章 夜行者(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