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1章 达摩克利斯剑[2/2页]

封狼居胥,六合烬灭 嬴续续续续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整土地,搭建更多的帐篷,挖掘临时厕所,架设照明和取暖设备。
     然而,并非所有友军部队都那么“乐于助人”。
     一些部队的指挥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行动拖沓,甚至消极怠工。
     地下,米风通过通讯能感受到明显的阻力,他也心急如焚,但分身乏术,只能在地下尽量催促那些愿意配合的部队加快转运速度。
     地上,多克可没有米风那么多顾忌。
     他本身就是老兵油子,对付这些“坐山观虎斗”、想“独坐钓鱼台”的家伙们,手段简单粗暴得多。
     他直接率领几十号人,径直找到那几个磨洋工的部队指挥官,粗暴的推开那些人的亲信,带着压迫感,指着王黎那份措辞严厉、授权“阵前抗命可立斩”的最新命令:
     “看清楚!王将军手令!此地一切事务,由米风少校全权节制!尔等所部,皆在其辖下!”
     他环视一周,目光如刀,最后钉在那几个眼神闪烁的军官脸上,一字一顿地补充道,声音不大却带着铁血的味道:
     “即刻起,全力配合营地扩建!再敢怠慢半分……”
     他猛地拍了拍腰间那支手枪,“……休怪老子执行军法,当阵枪决!”
     这番毫不掩饰的威胁,配合着王黎那尚方宝剑般的命令,瞬间镇住了场面。
     那些指挥官当然不满了,少校怎么了,这地方大校都一抓一大把,但多克不惯着,他现在手上有最高令,不听?
     不听和枪子儿说去吧。
     更何况多克后面还跟着十几个大汉呢,这些指挥官有一点不配合,马上就会体验一下什么叫:
     “满身大汉”。
     那些原本磨蹭的部队,动作立刻麻利了起来。
     毕竟,没人想用自己的脑袋去测试这个凶神恶煞的花旗佬执行军法的决心。
     其次是生存物资。
     拓跋烈展现了极高的效率,他顶住压力,从后方紧急调配了数量惊人的食物、饮用水和御寒毛毯。
     虽然物资从地下长城运抵前线还需要时间,但这已经是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了。
     乎浑邪残军只能隔着被锁死的闸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秦军一趟趟运走,这片他们曾誓死守卫的地下要塞,正无可挽回地走向彻底的陷落。
     但左贤王乌骓早已不在乎了。
     他返回地下指挥所本就是为了提振士气、拖延时间,如今燕山核心已失,他早已通过秘密通道悄然转移。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等待艾达许诺的援军抵达。
     转运平民是一项庞大到令人绝望的工程,需要耗费难以估量的时间。
     秦军的医疗队穿梭在人群中,争分夺秒地将伤者、病患优先送往战地医院。
     在众多友军部队的协助下,场面暂时维持着一种脆弱而紧张的有序,米风似乎还没有遇到无法解决的“硬骨头”。
     然而,一个远比军事突破更棘手、更无解的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米风的头顶:
     人,是救出来了。
     然后呢?
     这八万人……最终该去哪里?!
     那些被缴械的乎浑邪宪兵,处理起来反倒相对明确——他们是战俘。
     按照秦军一贯,或者说至少表面上遵循的战争法和人道主义原则,战俘营贵宾床位等着他们。
     或许夸张,但基本的生存保障还是有的。
     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很清晰:
     要么在边境地区的劳役营里干上几年苦力,用汗水偿还战争代价;要么在未来的某次俘虏交换中被遣返回国;运气最差的,也可能就此在秦国边境的苦寒之地度过余生,虽然边境苦了点,但日子能过的了,不惹是生非就行。
     这些人被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是绝无可能被允许进入秦国富庶的内地核心区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的余生,将在秦军的监视下度过。
     真正的难题,是那近七万名乎浑邪平民。
     他们的去向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前线少校能够擅自决定的,甚至不是王黎这个战区统帅能一锤定音的。
     这牵扯到更高层面的国策、外交、资源分配以及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
     米风能做的,只有维持好眼下的秩序,保障基本生存,然后……等待。
     等待后方庙堂之上那些真正掌握权柄的大人物们,为这数万人的命运做出最终的裁决。
     也就是说这个锅短暂不用他背,等着上面安排,负责转运,也许自己就此就能带着多克撤退了。
     想到自己可能很快离开战场,他好像有些舍不得010,还有单提兰这些人。
     单提兰在转移平民中做出的功劳不小,他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被构陷的死囚,却能穿着战甲,在秦军的队伍里,这本身就很引人注目。
     不少乎浑邪人主动询问这些囚犯,得到的答复也大同小异,秦军给了他们自由,允诺了新的生活,甚至是公民身份,这让百姓们对秦军又有了新的想法。
     虽说这“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但它毕竟不会瞬间落下。
     这些平民至少可以在临时营地里先安顿下来,喘一口气,获得基本的食物、饮水和御寒之物。
     这给了后方决策者一些缓冲的时间,也给了米风一个喘息和逐步梳理问题的机会。
     至于最终将他们安置在何处、如何安置,那将是后续需要漫长博弈和细致操作的庞大工程。
     从深夜到黎明,再到天色彻底放亮,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转移行动终于接近尾声。
     当最后一批疲惫不堪、眼神茫然的平民,在秦军士兵的引导下,步履蹒跚地走出地下要塞那阴森的出口,踏上冰冷但开阔的地表时,所有人——无论是被救者还是施救者——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眼前的地表营地,在熹微的晨光中展现开来。
     多克在地面指挥的扩建工作卓有成效,虽然依旧显得拥挤,但大片大片的帐篷如同雨后蘑菇般蔓延开来,勉强容纳了这庞大的人流。
     袅袅炊烟从临时搭建的伙房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甚至,秦军还有空炒糖色。
     而这一切得以实现,多亏了拓跋烈未雨绸缪、提前调配的如山物资。
     食物、饮用水、毛毯、药品……这些救命的资源如同及时雨,在转运开始前就已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集结地。
     若非这份高效的远见和强大的后勤执行力,仅靠临时抱佛脚,是绝无可能在一夜之间支撑起如此规模的人道救援。
    喜欢。
  

第271章 达摩克利斯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