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罗贯中咧开的嘴,都要笑歪了。
     文坛泰山刘伯温这般追捧,今天的事一旦流传开来。
     等他的《三国演义》一经上市,还不得在江南一地卖疯了?
     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啊,偏偏有人要横插一脚。
     “罗先生把手稿拿给我,本王亲自找经厂给你刊发。”
     经厂是司礼监旗下的印刷厂,专门给皇家印制书籍。
     刘伯温出声提醒道:“经厂多印制典籍和经书,所印经籍大多为古人所作。”
     “而且没有给润笔费的先例。”
     刘伯温的言外之意,宫里的经厂都是吃白食的。
     作者想拿到一个铜板的润笔费,都是痴心妄想。
     朱樉听完恍然大悟,朱元璋连官员的俸禄都抠抠搜搜的,想要润笔费?还要不要脑袋了你。
     朱樉思索了一阵,说道:“老刘头,这金陵城里大的书坊有几家?”
     刘伯温一脸无语,你一个锦衣卫头领还要问我一个老人家?
     想起还在领秦王府的俸禄,回答道:“老夫的文集,都是集贤堂刊印的。”
     “集贤堂的印刷质量如何?”
     朱樉问的别有深意,刘伯温正专心将刚写好的诗词整理,没有察觉到异常。
     “印刷精美,字体清晰。在金陵城可以说独一份。”
     朱樉嘴角勾起,对着门外喊道:“三宝,通知徐野驴带着锦衣卫把集贤堂查抄了。”
     “把书坊老板带到我的府上。。”
     郑和躬身领命而去,刘伯温惊讶地合不拢嘴:“那集贤堂老板又没招惹你,平白无故上门查抄别人家产。岂不是陷老夫于不义?”
     朱樉听出了刘伯温话里的毛病,有点震惊道:“老刘头,你印书居然不用给钱的吗?”
     古代的文集和话本不同,属于文人雅士小范围传播,对于书坊老板简直是赔钱买卖。
     绝大多数都是作者自己出资,就是所谓的私刻版本。
     刘伯温像是受到天大的侮辱,急得站起身来。
     刘伯温跳脚骂道:“你小子真是榆木脑袋。
     以老夫在士林中的地位,还用的着自己花钱印书吗?”
     “那些书坊东家自会上门排队,恳求着老夫的佳作。”
     朱樉终于想清楚,刘伯温为什么会跟自己急眼了。
     那些书坊为了提升名气,肯定要拉一些大文豪到自家来印书做为广告。
     像刘伯温这样的金字活招牌,每年的润笔费肯定高的离谱。
     自己不知不觉就断了刘伯温的一条财路,不知道这算不算恩将仇报呢?
     刘伯温气呼呼的,好半天才平复住心情。
     结果朱樉来了句不疼不痒的话,“老刘头,你别生气了。老话说的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刘伯温一听这句话,心里恨得牙痒痒。
     “你说的容易,你知道我找这么一个大…善人有多不容易吗?”
     刘伯温本来想说的是大冤种,又觉得这样称呼对于一向大方的唐老板不太尊重。
     朱樉只好安慰道:“老刘啊,对于你的遭遇,本王表示同情和理解。
     但是你的损失,我只能说无能为力。”
     刘伯温听到这话,直觉得血压飙升。
     “你父子二人简直一模一样,都是天底下最无耻之人。”
    喜欢。
  

第233章 查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