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 嬴迟收力,锦盒归位[2/2页]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小妹仔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初期。
     嬴迟提醒他丹道修炼关键在于炼丹,并嘱咐他稳固修为后,向不同层次的炼丹师传授相应技艺。
     徐福心存疑虑,担忧部分炼丹师存有二心。
     嬴迟却从容回应,称不忠之人绝无容身之地于丹殿,并强调自身对人心洞察分明。
     徐福由此确信嬴迟拥有识人之能,愈加坚定效忠之心,承诺倾力辅佐。
     “若有倚仗恩宠而骄横跋扈,背弃大秦、悖逆朝廷者,无论身份高低,我必不容姑息。”
     嬴迟言辞严厉,话语间充满警告之意。
     “臣绝不敢违背殿下。”
     徐福迅速表态。
     此时,尉缭踏入丹塔。
     此地乃大秦隐秘之所,四周戒备森严,无嬴迟旨意,任何人不得擅入,尉缭亦感意外。
     “臣尉缭,拜见太子。”
     尉缭行礼。
     “免礼。”
     嬴迟微微点头示意。
     “多谢殿下。”
     尉缭起身致谢后,恭敬问道,“不知殿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军中武道推广进展如何?”
     嬴迟开门见山。
     作为鬼谷子弟子,自入秦以来便深受父王器重,其才智超群,谋划中原,胸怀天下。
     未定国时,便为父王策划灭国之策。
     位居九卿,执掌军中战略部署、爵位升迁及俸禄发放等要务。
     诸多权力集于一身,其在朝堂的地位举足轻重。
     “回禀殿下,”
     尉缭答道,“雍城与邯郸两营出征天外异界,目前尚无消息。
     但代地、蓝田、函谷三营的武道传播已达预期。
     大营主将、副将及各级将领均已掌握技艺,并完成基础训练。
     依殿下计划,下一步将向中层将士传授技艺,最终全面铺开。”
     “武道修行需天赋资质,辅以丹药可加速普及。”
     嬴迟指向身后堆满锦盒之处,语气坚定地说,“吾设丹殿已逾一年,炼丹师成果显着,制出诸多丹药。
     现命你将其分发给军中将士。”
     “敢问殿下,这些丹药有何功效?”
     尉缭谦逊请教。
     “温络丹能暖经通脉、凝练内力;锻体丹可强健体魄、稳固肉身与内力。”
     “增气丹能大幅增强内力,助力突破境界。”
     嬴迟补充道。
     “此次我将此处所有丹药分一半交给你。”
     嬴迟继续说道。
     看到丹药的效用与堆积如山的锦盒,尉缭脸上满是震惊。
     “敢问殿下,丹药是按爵位分发还是按军职分派?”
     尉缭再次恭敬发问。
     “武道普及先从军中开始,按军职授予。
     待丹殿供应充足后,我会依据爵位赐予所有获封爵位的大秦臣属。”
     嬴迟威严宣布。
     嬴迟正致力于构建武道帝国。
     随着土豆与红薯的推广,秦帝国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传统以粮食为主的俸禄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金钱为基础的新体制。
     嬴迟建立武道帝国后,财富的重要性逐步降低,修行成为国家的核心追求。
     届时,丹药也将纳入俸禄体系,作为提升实力的手段。
     这是大秦武道帝国的整体规划。
     自然,正如秦帝国的爵位俸禄制度,爵位越高,所得赏赐越丰厚,这一机制极大激发了民众的积极性。
     “臣明白。”
     “臣立刻安排送丹药至军营。”
     尉缭谦逊应允。
     凭其经验,他察觉出嬴迟话语中的深意。
     未来充满希望。
     “顺便,有一事相询。”
     嬴迟望着尉缭,嘴角含笑。
     “殿下请讲,臣知无不言。”
     尉缭恭敬回答。
     “不知鬼谷子先生近况如何?”
     嬴迟笑问。
     “老师虽年迈,依旧居于鬼谷,身体尚健,我也时常探望。”
     尉缭毕恭毕敬回应。
     “替我向先生致意,问他是否愿意为秦帝国效力。”
     嬴迟说。
     “殿下,”
     “老师年纪大了,恐怕未必……”
     尉缭迟疑开口。
     “年龄虽长,才华未减。
     告诉他,若想多活几年,不妨来咸阳找我。”
     嬴迟说道。
     尉缭沉默片刻,点头道:“殿下之意,我一定转达,但他是否会来,我也无法保证。”
     鬼谷子才智超群,大秦学宫虽人才济济,但尚未达到开启民智的高度。
     若他执教,对秦帝国培养人才大有裨益。
     若鬼谷子愿赴咸阳,嬴迟也不会吝啬一枚延寿丹,助其稳固根基。
     毕竟,此人天资卓绝,嬴迟极为重视。
     ……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过去。
     这一年,大秦帝国经历了深刻变革。
     旧国文字被废止,相关典籍史册归入国库,新秦字全面推广。
     除推行文字统一外,朝廷还落实嬴迟制定的十五字国策: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推动多个领域的统一。
     各国田地收归朝廷,无爵者不得分地,加强了律法权威。
     即便昔日权贵心存不满,也只能默然接受,反抗者更遭灭门之祸。
     人文统一的同时,民生亦得到改善。
     马铃薯和红薯在境内广泛种植,每户都能领到种子。
     从此,饥饿隐忧彻底消除,百姓安居乐业,无不赞颂嬴迟与朝廷的功绩。
     如今殿下英明神武,不仅让我们远离战乱,还赐予土豆和红薯这样的珍宝,让我们免于忍饥挨饿。
    喜欢。
  

第214章 嬴迟收力,锦盒归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