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5章 乱世需得笨人谋:十年策论换半亩青禾[2/2页]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听风问水202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穷荒而叹,恨不能使大漠生黍稷、寒沙化膏腴。”
     “及见叔父所着‘培土固根十法,如逢甘霖,夜则就着篝火抄录于羊皮之上,朝夕佩于胸前,视若拱璧。”
     吴天翊忽然从怀里掏出卷泛黄的纸页,边角磨损得发毛,正是《屯田策》里 “水利篇” 的抄本。
     上官北盯着那卷羊皮纸,只觉眼眶发烫,他想起自己在书房里挑灯改策论的夜,夫人总说他 “对着青简比对着女儿还亲”。
     想起送策论入宫前,特意用镇纸压平纸角,生怕折了半分敬意;更想起每次等来 “留中不发” 的批复时,只能对着窗外槐树叹气的自己。
     如今这卷被他视为鸡肋的策论,却在少年手里成了比刀枪更重要的兵器。
     紧接着,二人便就《屯田策》展开深谈,吴天翊将前世所知的节水灌溉、轮作休耕之法娓娓道来,诸如 “滴灌细流”“间作套种” 等闻所未闻的奇策,直让上官北瞳孔骤缩,手中茶盏数次倾洒却不自知 !
     若此时有人再敢言 “燕王府嫡子乃纨绔”,上官北怕是要甩了蟒纹袖套,抄起酒坛与人理论 —— 他亲眼见这少年用羊骨在烛影里勾勒出 “风车汲水图”,亲耳听其剖析 “兵民分耕五利” 时逻辑如刀,更别提那卷从靴筒里摸出的、画满古怪符号的 “后世屯田手册”。
     这般才思,纵是翰林院的老学究也要甘拜下风,何况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坐在主位的燕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捻着颔下长须轻晃酒杯。
     琥珀色酒液里倒映着两人俯身论策的身影 —— 一个是素日清高得连王府弦乐都觉聒噪,偏要自带松风竹露声的文官,一个是被京中贵胄暗讽 “纨绔” 的少年郎,此刻却像两块严丝合缝的拼图,在羊皮地图上拼出大乾北疆的未来。
     “协哲老弟,” 他忽然开口,打断两人的讨论,嘚瑟地说道“如何?吾儿非汝等所言纨绔也!哈哈!”
     上官北耳根发烫,却仍梗着脖子回怼:“燕王谬赞,某不过是……”
     “不过是遇上了能让策论落地的人。” 燕王抬手止住他的话,转头看向吴天翊“这小子打小就厌憎之乎者也,上两月他外祖考校《大学》章句,竟连‘格物致知四字亦支吾半日,直把他母妃气得摔了茶盏。”
     “偏生你写的《屯田策》—— 你且看他此刻眼底灼灼如星火,当真是怪哉!莫不是你这策论里藏着黄石公的三略六韬,比那《太公兵法》还对他胃口?”
     “父王,您又打趣孩儿!” 吴天翊耳尖发烫,甩着狼首流苏的袖口轻扫过案几,却不慎带得酒樽轻晃,琥珀色酒液在烛火下划出弧线
     燕王放下酒杯,指腹摩挲着杯沿的狼首纹,“你读他的策论如饮甘霖,他见你的奇思如逢知己,此乃‘笔锋所至,剑气相随。”
     上官北险些被口水给呛到,却在呛咳声中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他忽然明白燕王为何纵容儿子在宴席上啃羊腿、为何将那卷磨损的《屯田策》抄本挂在书房显眼处 —— 这对父子,一个用刀拓路,一个以笔耕心,看似粗野与文雅相悖,实则在乱世里织就了一张让权谋与民生并存的大网。
     不过如果他的这种想法也太看得起燕王了,他哪里将这什么《屯田策》抄本挂在书房显眼处!
     这还是吴天翊想更好了解这个时代的一些情况,自己跑到他书房去找史书等不小心翻到的,至于说“ 磨损?”嘿嘿,不好意思,只能说被虫咬的吧!
     而这《屯田策》之所以吸引吴天翊,那是因为在这乱世之中,肯以 “稼穑之事” 为家国根本的主官如凤毛麟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深谙在这白骨盈野的世道,唯有让百姓攥紧锄头、吃饱饭食,方能在群雄割据间谋得真正的立足根基 —— 这与他心底 “以实业固边疆,以民生铸兵甲” 的宏愿不谋而合!
     纵览策中所言,虽有 “火耕水耨” 等古法略显陈旧,甚至部分沟渠规划未脱 “书斋空想” 之弊,但在吴天翊眼中,这些都不过是璞玉之瑕。
     他看重的,是上官北字里行间那份 “愿以十年心血换大漠生金” 的孤勇,是那份敢在满朝空谈义理时,低头钻研 “培土固根” 的笨劲。
     “叔父可知,” 他曾捏着策论中 “募民屯田,予牛种” 的段落对上官北笑言,“当年赵充国在金城屯田,被霍光笑作‘儒生误事,可最后呢?羌人见着汉家的麦田,连刀都握不稳了!”
     “如今这策论虽非尽善,却如同一粒埋在沙里的种子 —— 只要咱们肯浇水施肥,未必长不成遮天蔽日的胡杨!”
     在他看来,乱世最不缺的是夸夸其谈的 “雄才大略”,缺的是肯把手指插进泥土里的人。
     那些被文官们嗤笑为 “粗鄙” 的后世经验,若能与《屯田策》的框架两相印证,未必不能催生出比 “古法” 更锋利的治世之刃。
     就像他想的那样:“刀要试过才知道利不利,种子要埋进沙里才知道能不能活 —— 管他前世今生,有用的就是好招。”
     是以,当上官北为策中 “不尽善” 之法面露赧然时,吴天翊总会拍着他的肩膀大笑:“叔父莫要自谦!若无你这‘的底子,小侄那些‘野路子连个依傍都没有!”
     “你瞧这羊皮地图,你画的是骨架,小侄填的是血肉,合起来才是个能在沙地里跑的活人!”
     这话听在燕王耳中,直叹 “生子当如李破奴!”
     而落在上官北心里,则如晨钟暮鼓 —— 他终于明白,自己苦守多年的 “书生愚勇”,在眼前这少年眼中竟成了不可或缺的星火。
     而这份跨越时代的相知,或许正是乱世里最珍贵的 “不谋而合!”
    喜欢。
  

第275章 乱世需得笨人谋:十年策论换半亩青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