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佬的劣势逐渐显现,他们的大炮一旦受损或弹药告罄,根本无法及时补充。
     而南洋军却有着充足的后备力量,能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斗,而且炮兵水平不断上升。
     如此一来,胜利的天平开始缓缓向南洋军倾斜。
     在步兵交锋中,英国佬那刻板、传统的“排队枪毙”战术,在灵活多变的南洋军面前,显得笨拙且不堪一击。
     南洋军作战风格独特,行动敏捷,犹如灵动的猎豹,令英军难以捉摸。
     尤其是当南洋军士兵满脸血污、气势汹汹地扛着盾牌,挥舞着大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英国佬时,英军那看似整齐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毕竟,战争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勇气。
     南洋军凭借无畏的勇气和灵活的战术,彻底击垮了英军的抵抗意志,在这场激烈战斗中占据了上风。
     夫战,勇气也。
     南洋军以前是海贼,被就是悍不畏死的存在,而英国人欺负惯了印度土着,勇气早被消磨殆尽。
     随着南洋军如汹涌潮水般的攻势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被轻蔑称作“白皮猪”的英国殖民者,纷纷弃械投降,沦为南洋军的阶下囚。
     在处置这些俘虏时,宋天明自有盘算。
     除了挑选出年轻漂亮的女性,留作奖赏给立下战功的将士,其他俘虏都被他以独特方式“废物利用”。
     在南洋军的强大威慑下,印度各地的王公贵族见风使舵,纷纷投诚,就连那些曾高举起义大旗反抗英国统治的起义军,也迫于形势低头。
     一般而言,外来征服者为维护地方治安与稳定,常接纳本土势力投诚,借其巩固统治,宋天明也不例外。
     不过,他的处置方式独具“策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身强力壮的印度青壮全部征召,毫不留情地派去充当攻城战的炮灰。
     毕竟当时华人移民数量远不足,偌大的印度地区,仅靠南洋军难以完全掌控。
     只能控制重要地区,其他地区还是得靠土着。
     有了这些印度青壮加入,南洋军作战压力骤减。
     每次攻城,他们采用“蚁附攻城”战术,冲在最前的自然是这些印度人。
     对宋天明来说,这些印度人的生死无足轻重,只要能顺利拿下城池,死再多也无所谓。
     作为“回报”,战后会分给他们些许战利品。
     南洋军则在后方悠然监督战局,几乎无需亲自动手,就能稳稳拿走战利品的大头。
     而英国人也并非无计可施,他们同样精明。
     面对南洋军的攻势,驱使依附自己的印度人上前迎战。
     于是,战场上出现荒诞一幕:两队印度人,一队为南洋军效力,一队受英国人驱使,彼此展开残酷拼杀。
     双方杀得昏天黑地,待这两队印度人死伤惨重、精疲力竭时,双方后方部队才再次涌上,继续这场残酷又荒谬的厮杀。
     总体来说还是南洋军占上风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支援。
     而英国人也是后援断绝,只能吃老本。
     几个月后,印度的英国人要么被俘虏,要么就逃往波斯,印度全境成了南洋军的地盘。
     印度进入新时代。
    喜欢。
  

第42章 新印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