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4章 赤缨枪(14)[2/2页]

渡执录 会码字的馒头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每次作战,他手中的赤缨枪都冲在最前面,枪尖上的鲜血几乎从未干涸,为大昭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到天下平定,大昭朝定都豫京,太祖感念赵平威的功绩,欲封他为镇国将军,让他留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赵平威却婉言拒绝了这份殊荣,说自己这辈子最记挂的始终是家乡的百姓,只愿回到兖昌,继续守护这方水土与父老乡亲。
     太祖见他心意已决,深知无法强求,便赐下良田千亩,准许他返回兖昌养老。
     为感念他的恩德,当地百姓自发在城外为他修建了生祠,每逢年过节都会前往祭拜,香火多年来从未断绝。
     众人此刻所见的这柄赤缨枪,便是赵平威从启朝末年一直用到大昭朝开国的随身兵器。
     枪头由玄铁制成,坚硬锋利,枪杆则先后更换过三次,最后一次选用的是南疆的阴沉木,材质坚韧,水火不侵。
     这么多年过去,启朝早已成为史书上的过往,赵家也从当年赫赫有名的军功世家逐渐转变为寻常乡绅,但这柄赤缨枪却始终被妥善保存在府中。
     赵平威临终前特意留下嘱咐,要将这柄枪摆在正厅最显眼的位置。
     既是让后世子孙牢记,赵家的根脉是护国安民的热血与担当,也是时刻提醒后人,莫要忘记当年乱世之中,祖辈是如何凭着这杆枪、这份信念,守住一方安宁的。
     程庭芜听完这段往事,再看向正厅中那柄赤缨枪时,眼神里不自觉地多了几分敬意,由衷赞叹道。
     “原来如此!赵将军真是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这柄赤缨枪能完整保存至今,也算是一段难得的佳话了。”
     听到程庭芜的夸赞,正厅内的赵家人脸上均浮现出难以掩饰的骄傲神色。
     其实,赵家后辈也曾在暗地里对先祖的选择心存埋怨。
     当年太祖皇帝欲封先祖为镇国将军,让其留京享受荣华富贵,可先祖却执意返回兖昌,这份固执让人十分不解。
     觉得先祖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自寻辛苦,但随着时间推移,赵家人逐渐明白先祖的心意。
     百姓提及先祖时的敬重、城外生祠常年不断的香火,都让他们懂得,先祖用热血换来的护国安民荣光,远比任何荣华富贵都珍贵。
     即便赵家如今已从军功世家沦为寻常乡绅,算不上大富大贵,却因先祖的名声在兖昌城拥有不俗地位。
     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会给予赵家几分薄面,日常办事也少了许多麻烦。
     这份体面,始终是家族的骄傲。
     在众人沉浸于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此前因命案产生的恐慌渐渐消散时,正厅中央显眼处的赤缨枪悄然出现异动。
     枪杆上的红缨轻轻颤动,仿佛被无形之风拂过,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声响。
     这异动太过细微,瞬间被众人的交谈声淹没,守在附近的高文州也未察觉。
     唯有程庭芜怀中的溯灵罗盘,在那一瞬间微微颤动,红色指针极轻地偏向赤缨枪方向,却又迅速恢复平静,如同错觉。
    喜欢。
  

第104章 赤缨枪(1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