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章 寄予厚望的远行。[2/2页]

天人幽冥 月海神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划破了清晨的静谧。陈明乾顿时精神一振,目光紧紧望向声音来处。
     只见一名中年汉子赶着辆马车稳稳停在门前,车帘轻晃间,村正从另一侧的车辕上迈步走了下来。
     陈明乾快步迎出门,刚走到车前,村正就笑道:“郎君,可算赶上了!这是尚才连夜赶着改好的。”
     一旁的尚才抹了把汗,略带歉意地说:“可惜时间太紧张,来不及上漆,模样糙了点。”
     陈明乾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马车:车辕上的马匹虽非名贵良种,却见它四蹄粗壮稳健,身躯线条匀称流畅,马身还带着未干的水珠,显然是刚刚洗刷过,透着几分精神利落。
     一旁的村正见状解释道:“这可是咱村里最好的马了,平日里就靠它拉着物资往镇上跑。别看它模样普通,论起拉货赶路的能耐,实在是顶用得很。”
     陈明乾闻言点了点头,心中自然明了 —— 对这样一个寻常村落而言,能有这样一匹筋骨扎实、耐力十足的好马,确实算得上难得的家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又看向车身,车床虽看着有些陈旧,但中间特意加了几块木板,车厢明显宽敞了不少;上面的车舆却是崭新的,布帘也已整齐挂好,木头原本的纹理清晰可见,透着股质朴的气息。
     再看车轴,换了根更粗壮的,伏兔也做了加固,连车轮都是新的,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力气。
     尚才拍了拍车舆,解释道:“这是给珠儿她们赶路坐的,我特地把原来的牛车改大了些。”
     他掀起布帘,指着里面铺好的垫子,“这些是邻居几个婶子和我家娘子连夜赶制的,让她们坐着能舒服些。”
     陈明乾看着这处处透着用心的马车,满意地点点头,真心实意道:“不错,多谢阿兄费心了。”
     “客气啥,都是给珠儿她们搭把手。”尚才摆摆手。
     陈明乾转身回院,牵出师徒三人的马匹,缰绳拴在门口的树干上,就等众人上车启程了。
     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站着送行和远行的人。晨露还未散尽,带着些微的凉意,却挡不住空气中那份沉甸甸的不舍。
     “这位通文叔也要同去兴元府?” 陈明乾望着一旁的中年文士,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问道。
     村正闻言解释道:“我这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此番去兴元府办的是公事,自然得让通文跟着帮衬。”
     陈明乾一听,这话在理,确实无从反驳。身旁的师父始终默不作声,他便也不再多问。
     此时村正正捻着胡须站在马车旁,身侧的通文叔与他并肩而立,两人背上都沉甸甸地压着大包袱,腰间还各系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小袋。从包袱外凸的轮廓看,想来是备足了路上的干粮与水囊。
     送行的人群里,村正的娘子带着两个孩子也在其中。村正娘子正拉着他细细嘱咐一路当心,村正却笑着拍了拍胸脯,朗声道:“这趟路我走了多少回了,放心便是。”
     说着又转头叮嘱两个孩子:“在家要好好帮衬阿娘。” 两个孩子懂事地抿着嘴点头,脸上满是不舍。
     尚才也拢着袖,目光落在那辆即将启程的马车旁。妮子阿娘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见裴婉君走过来,忙递过去:“这里面都是些干粮,路上饿了就填填肚子,别亏着自己和珠儿。”
     裴婉君笑着接过来,指尖触到布包上的温热,轻声谢过,转身放进了马车里。珠儿站在车边,脸上带着怯生生的期待,妮子阿娘拉住她的手,细细嘱咐:“路上要多听婉君阿姐的话,到了地方要好好照顾阿爷和自己。”
     珠儿用力点头,声音细弱却清晰:“婶子放心,珠儿晓得了。”
     妮子在一旁早已红了眼眶,拉着珠儿的衣角不肯放,直到珠儿要上车了,才抽噎着说:“到了那边……要记得给我写信。”
     说完再也忍不住,抬手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儿也跟着红了眼,却还是强笑着点头。
     妮子阿娘拍了拍珠儿的头顶,又转向裴婉君:“此番多谢裴娘子成全,珠儿这孩子……劳你多费心了。”裴婉君温声道:“婶子言重了,不过是些力所能及的事。”
     妮子阿娘又转向张天童师徒三人,行了一礼,“这一路还要多谢三位护送,为珠儿费心了,还望一路保重。”
     村正娘子和两个孩子也纷纷上前,与张天童师徒道别。陈明乾和韩幼娘在一旁牵着马,轻声安抚着躁动的马儿。张天童站在一旁,只是微微颔首。
     通文叔坐在马车右侧,村正则在左侧执缰赶车,两人沉甸甸的包袱早已妥帖放进了车厢。
     只见村正手腕轻扬,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车轱辘伴着一声 “吱呀” 轻响缓缓转动起来。
     张天童师徒三人利落翻身上马,张天童与陈明乾并辔走在前头开路,韩幼娘则策马护在马车身侧。
     为免路途引人注意,陈明乾与韩幼娘将背负的宝剑都解下,稳稳放置在马鞍一侧,不再贴身携带。
     车厢内,珠儿与裴婉君相坐同行。珠儿悄悄撩起一角车帘,探出小脑袋,朝着村口送行的人群用力挥着小手,眼底满是恋恋不舍。
     “保重——”“到了记得报平安——”送行的人群挥手高声说着。
     喊声混着马蹄声渐渐远去,众人望着扬起的尘土,直到马车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尚才松了口气,转身道:“都回吧。”众人这才慢慢散开,脚步里都带着些怅然。
     妮子阿娘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头,妮子吸了吸鼻子,目光却还黏在远方。
     直到阿娘又唤了一声,她才缓缓转过身,走了没几步,却又忍不住回头,望着那早已看不见车影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心里的不舍都咽下去,这才和阿娘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阳光渐渐升高,村口的空地上,只剩下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很长。
     行进间,村正对着前首的张天童郑重开口:“先生,咱们这一路若是要需寻歇脚处,那伏虎山的寺庙万不可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往前再走五里便是云岳村,到那里找户人家落脚才最妥当。” 张天童闻言回眸,淡然一笑:“多谢村正提醒。”
     村正一听他还是称呼自己村正,连忙说道:“出门在外就不必称呼‘村正了,先生唤我青山便是。” 张天童闻言微微颔首,算是应下了这个称呼。
     一旁的韩幼娘听潘青山说伏虎山的寺庙万万去不得,见他说这话时神色格外凝重,提及那寺庙的瞬间,眼底更是藏不住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慌,不由得疑惑问道:“青山叔,那寺庙莫非是出过什么事?”
     潘青山闻言长叹了口气,声音压得低了些:“那寺庙先前闹过些…… 不干净的东西,早就荒废好些年了。”
     他想起这位娘子曾用仙术分开大石的事,虽说那等震撼场面仍历历在目,但终究放心不下,便又谨慎叮嘱道:“娘子虽有仙术在身,可出门在外还是得小心为上。”
     韩幼娘听了只是浅浅一笑,并未多言,心里却暗暗将这话记下了。
     山道蜿蜒,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持续不断的“咯吱”声。两侧的山壁愈发陡峭,草木葱茏,将天空挤成一道狭长的蓝。
     到了正午,日头正烈,张天童勒住马缰:“就在此处歇歇脚吧。”众人寻了片背阴的空地,潘青山将马车停稳,裴婉君扶着珠儿下了车。
     妮子阿娘给的干粮还带着余温,就着山风嚼着,倒也填腹。
     潘青山与通文叔并肩坐在一旁,就着水壶啃着干粮,闲聊间说起这山道两侧的景致。两人都道,这两年过来,周遭景物其实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旧时模样,只是路边的树丛比先前更显繁盛茂密了些。
     裴婉君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青灰色的峰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轻声问:“这是到了哪里?”
     陈明乾正啃着饼子,闻言指了指前方:“这是秦岭。过了这段山路,前面就是官道,到兴元府就顺当了。”
     裴婉君微微点头,这些地名于她而言都很陌生,只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望。韩幼娘提着水壶走过来,递了一杯给她,又给珠儿倒了半盏:“喝点水,解解燥。”
     她在一旁坐下,望着天际流云:“要到益州还远着呢。”指尖无意识地划着地面,“按眼下的脚程,日头落山前准能到兴元府地界。之后去利州,等到了剑州,才算真正进了剑南地界。”
     珠儿听得眼睛发亮,小口抿着水道:“幼娘阿姐懂得真多。”
     韩幼娘被她夸得笑起来,眼尾弯成月牙:“等你长大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也会知道这些。”
     一旁的通文叔连忙附和道:“娘子说得是。珠儿啊,等找到你阿爷,就让他给你请位好先生,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肚里有了学问,自有用处。”
     珠儿听了这话,不好意思地挠着后脑勺笑起来:“可通文叔先前教我的那些字,我都快忘光啦。”
     裴婉君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温声道:“无妨,读书本就不是急得来的事,得慢慢积累才是。”
     潘青山也跟着点头:“没错没错,你先前是家里事多太忙了,你阿翁阿婆……”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察觉到失言,声音猛地顿住,连忙干咳两声岔开话题,指着前方山道说起了路况地形。
     歇够了脚,一行人重新启程。车轮再次滚动时,待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日头已开始西斜,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飘来厚厚的云层。
     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山间黑的快,山坳里不久便将漆黑一片。
     韩幼娘抬头望了望天色,眉头微微蹙起:“师父,看来咱们脚程慢了些,这天眼看就要黑透了。山道本就难行,得赶紧找地方歇脚才是。”
     张天童勒住马缰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往前三里有个岔路口,往东拐三里路有座寺庙,先去那里落脚。”
     潘青山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 这分明是要往伏虎山去!他连忙策马上前阻拦:“先生万万不可!咱们再咬牙坚持一阵,过了岔路口,往前多走五里便是云岳村,那村里的村正是我岳丈,去他家歇息最是妥当安全!”
     张天童看了看潘青山与通文叔眼中难掩的惊慌,又抬眼望了望愈发阴沉的天空,只淡淡道:“加快脚步。”
     众人当即策马急行,车厢里的裴婉君和珠儿被晃得左摇右摆,身不由己。
     山谷里的天色暗得格外快,转瞬之间四周便已朦胧昏暗。车厢内两人被颠得东倒西歪,只能死死抓住车厢边缘才勉强稳住身形。
     突然,一声凄厉的马嘶划破暮色,车身猛地一震,两人踉跄着向前扑去。裴婉君反应极快,一手迅速抓住车窗边框,另一手紧紧将珠儿揽入怀中,这才没让两人摔倒。
     原来一行人经过岔路口刚行出不远,拐过一道山弯,便见山道中央不知何时从山上滚落一块巨石,周围还堆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石块,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陈明乾策马上前,突然从马鞍上纵身跃起,几个起落便站到了巨石顶端,查看片刻后又轻盈跃回马背上,策马回来禀报:“师父,前方是山体滑坡了,至少百丈长的山道都被堵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天童望向一侧山坡,果然见大片山体滑坡的痕迹,彻底阻断了去路。他策马向前几步,抬手作剑指状,却又犹豫片刻,回头沉声道:“看来是过不去了,今夜只能去伏虎山的寺庙过夜了。”
     潘青山听了这话,再看眼前被堵得严严实实的山道,知道去伏虎山已是势在必行,心中只能暗自祈祷那些传言不过是空穴来风,只求众人今夜能平平安安。
     他朝身旁的通文叔递了个眼神,又对着车厢里的裴婉君和珠儿扬声叮嘱:“抓稳了!” 随即调转马头,众人策马转向伏虎山方向而去。
     车马刚拐过东面山弯,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至,风势猛烈得连马匹都被吹得踉跄难行。
     不远处的山道上,地上的枯枝败叶被狂风卷得盘旋而上,形成一道诡异的气旋。张天童师徒三人在马上抬手挡在额前,借着臂弯的空隙紧盯着前方路况。
     道路两侧的山林里,不知被什么惊起一片飞鸟,扑棱棱掠过昏暗的天空;身下的马匹也似感受到莫名的恐惧,焦躁地跺着蹄子,死活不肯再往前挪步。
     正当众人屏息凝神之际,狂风却又骤然停歇。三人连忙伸手在马脖子上轻轻抚摸,安抚着受惊的坐骑。
     潘青山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异象,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额头已渗出细密的冷汗;一旁的通文叔更是双手死死抓着车厢边缘,身子绷得像块铁板。
     张天童大手一挥,沉声道:“继续走。” 众人强压下心头的不安,策马前行。又走了片刻,天色已彻底沉入黑暗。
     山道在此分出一条岔路,蜿蜒通向远处的山脚。昏暗的山坳间,一点微弱的火光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黑暗里孤悬的引路明灯。张天童抬手指向那火光处:“就是那里,我们过去。”
     待走近些,才见寺院的院门上挂着两盏灯笼,火光在夜风中微微摇晃,映照出斑驳的门楣。
     众人刚策马踏入视线范围,两个持刀的汉子便从门后快步上前几步,沉声喝问:“来者何人?”
     张天童目光一扫,只见这两人身着同款短打,胸前赫然绣着 “顺风” 二字,手中各握着一把宽刃大刀,神情戒备地盯着他们。
     再看那寺庙正门,一侧的门板早已不知所踪,另一侧的木门孤零零地歪挂在门框上,门轴处还在吱呀作响。
     门边的院墙更是垮塌了大半,从缺口处望去,院中借着火把的光亮,可见不少穿着同样 “顺风” 短打的汉子正围着几辆马车忙碌,车上插着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借着火光能清晰瞧见 “顺风镖局” 四个大字。
    喜欢。
  

第121章 寄予厚望的远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