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午,糕点铺子那边,饭菜飘香。
     宁远走出灰尘药铺,伸手抵住额头,瞄了眼天上的大日。
     以心声与铺子那边的秀秀告知一声后,年轻人背上太白,一路离开泥泞街。
     左弯右绕,最后宁远来到一条幽静街道。
     这里有一家学塾,规模不大不小,只有一位教书先生。
     出自观湖书院,是个贤人,姓周,别的宁远就不太清楚了。
     年轻人来的时候,刚好下学,一大帮孩子从学塾门口蜂拥而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有。
     宁远一眼就在其中瞧见了那个棉袄小姑娘。
     小姑娘背着个书袋子,两手一左一右拿着泥人,低着头,边走边鼓捣。
     这丫头身边,也没个玩伴,很是显眼。
     至于为何没有人跟她玩,那就更好解释了。
     宁远此前在桂枝那边听说过不少,关于这丫头干的“好事”。
     顾铁头当年传了她不少术法,屁大点的年纪,就开始了登山修道,岁数比裴钱还小半岁,整天在老龙城上蹿下跳。
     不是在挖土,就是在挖土的路上。
     惹了不少事,虽然都不大,但也是因为这个,宁渔挨了她姐桂枝好多的板子。
     她的那门“草木皆兵”,说不上如何炉火纯青,但两年多来,也达到了真正的登堂入室。
     到处挖土,然后捏造各式各样的小泥人,“画龙点睛”过后,再捏个诀,原地就能出现一名“泥人大将”。
     宁远看过她的小泥人,心头有个大概估算。
     裴钱跟宁渔,两人之间要是切磋,裴钱这个四境武夫,不一定能赢。
     毕竟自己的开山大弟子,现在只是个四境,虽然宁渔这妮子,也只有练气士的第四境,但毕竟术法厉害啊。
     顾铁头是谁的弟子?
     白玉京三掌教,陆沉。
     况且“草木皆兵”,本就是一门远古术法。
     棉袄小姑娘低着头,从学塾一路而来,愣是没看见自家老爷,最后竟是直接从他身旁走了过去。
     宁远只好一把按住她脑袋,两手将她抱了起来。
     小姑娘这才抬起头,见了来人,顿时喜上眉梢,甜甜的喊了句老爷。
     宁远却是板着个脸,视线落在她手上的两个小泥人上。
     “你这丫头,整天在学塾就鼓捣这个?”
     宁渔脸色一紧,急忙把泥人藏在身后,一个劲摇头,“没呢老爷,我有好好念书的,这些泥人,都是我下课之后捏的!”
     男人笑了笑,没追究这个,转头望向学塾门口。
     他一步到了近前,先是把怀里的小姑娘放下,而后朝着一袭儒衫,肃穆行礼。
     “宁远见过周先生。”
     老人同样回了一礼,似乎早就知道宁远会来,笑着说道:“宁剑仙,与我一道走走?”
     宁远没有拒绝,于是两人并肩而行,身后跟着一个玩泥巴的小姑娘。
     学塾门外,修建有一条碎石小道,两旁竹林青翠,中间还有一条清澈溪涧,不少鱼儿游曳而过。
     一棵棵竹子之间,挂着不少木制小牌子,听老先生说,这些都是以前学塾的孩子留下。
     上满五年,一个个孩子,也都长成了少年少女,周先生就会走一趟观湖书院,给孩子们带回一些卷子。
     考上了的,就会被送往书院,继续读书,没考上的,老先生也会指明一条出路,愿意去就去,不愿意也行。
     教书六十载,老先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大部分的孩子,离开学塾之际,都会在这小竹林内,留下一块牌子。
     宁远随意扫了几眼,上面的留言,多是一些祝语,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
     字迹瞧着就很稚嫩,有些貌似是年代过于久远,已经模糊不清。
     年轻人忽然不动声色的,落后了教书先生半个身位。
     随后他轻声说道:“周先生,我家宁渔,今天过后,就不来学塾念书了。”
     “多谢老先生两年多的照顾,这份恩情,小子铭记于心,倘若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
     “不说什么赴汤蹈火,起码都会尽力而为。”
     宁远还报上了一个地名,大骊龙泉神秀山。
     态度认真且真诚。
     老人点点头,笑道:“好,那我就记下了。”
     宁远又问,“周先生找我,所为何事,不妨直说。”
     老人脚步一顿,“开门见山?”
     年轻人洗耳恭听。
     教书先生回头看了眼那个玩泥巴的小姑娘,叹了口气,随后缓缓道:“这丫头身上的那件事,我有所耳闻。”
     “之前我还亲自去过一趟她的家乡,不过没有查出什么,最后上报给了书院那边。”
     宁远问道:“观湖书院那边?”
     教书先生摇摇头,“不了了之。”
     “数月之前,派了一名君子前来,待了三天,也没查出什么,之后走了。”
     “也不知是太忙,还是因为事情太小,只是死了几个凡人而已,就走个过场算了。”
     宁远犹豫了一下,“老先生,在你眼中,天下大事与小事,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对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人呵呵一笑。
     年轻人疑惑不解,又问,“先生今日,是打算劝我……不要大开杀戒?”
     岂料这个学塾先生,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摇头。
     老人冷笑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劝你?为什么要劝你?”
     “我那书院都不乐意管,觉得几条凡人的性命而已,无伤大雅,死了也就死了。”
     读书人没有半点文人气度,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破口大骂道:“草他妈的,这帮杂种,他们读的是书?”
     “我看是屎吧?”
     “活他妈狗身上去了,温养一辈子的浩然气,就知道整日待在书院……”
     “论道论道,赢了又如何?输了又如何?宝瓶洲的山上,管过吗?一洲之地的凡夫俗子,看过一眼吗?”
     周先生越骂越来劲,“他妈的,要是老夫当年没有跌境,尚且还是个元婴修士,轮得到老龙城这帮鸟人撒野?!”
     “欺负老子的学生,真当读书人不会打架?”
     宁远听的一愣一愣的。
     沉默片刻,老人说道:“确实不行了,跌境多年,修为上不去,手中戒尺,也越来越无力,管不了了。”
     一句话而已,就道尽了大半辈子的坎坷和心酸。
     一番了解,宁远大致得知了这位老贤人的些许往事。
     青年时期的周先生,搁在东宝瓶洲,风头一时无两,二十岁出头,就考取了贤人头衔,修为抵达了金丹境。
     身为书院贤人,奉命督察南海之滨老龙城,看管山上山下。
     那时候,周先生还不是个教书先生。
     十余个春秋过去,虽然修为进展缓慢,但也跻身了元婴境,只是因为一场凶险围杀,导致受了无法修补的伤势。
     堪堪维持在观海境,虽然依旧有贤人头衔,但境界不够,书院就撤了他的职务。
     读书人无处可去,又不想返回书院,最后索性就留在了老龙城。
     东拼西凑,花了大价钱,老先生直接买下了一条街,请人修建学塾,打造竹林,读书人摇身一变,成了个世人眼中刻板的教书先生。
     一待就是六十年。
     其实学塾的占地真不大,完全不需要买下整条街。
     只是老先生觉着,地盘大点,离着那些闹市就远一点,孩子听课念书,就能更容易听得进去。
     费尽心思。
     宁远听了好一会儿。
     最后两人已经走到了碎石小道的尽头处。
     老人许是说的有些口干,也不顾及什么,蹲下身,从那条溪涧里头,拘来一捧水。
     润了润嗓子,老先生略有迟疑。
     宁远笑道:“周先生放心,之后出剑,小子心里有数。”
     老人便没有再多说,只是给了年轻人一句好似定心丸的话。
     “那些鸟人,该杀的,你只管杀,要是后续书院,怪罪你大开杀戒……
     老夫自会给你担保,不敢说一定能摆平,反正只要我没死,你就不会有事。”
     宁远笑着点头。
     他隔空一抓,把独自玩泥巴的小姑娘抓到身旁,拍了拍她的脑袋。
     “宁渔,跟自家先生道别。”
     小姑娘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还是乖乖听话,朝着教了自己两年多的教书先生,作揖行礼。
  

第614章 递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