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始皇摇摇头道:“其实司马迁自己也没有彻底弄清楚太史儋(音同丹)和老子之间的关系。
     他在《史记》中不是也说过吗?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任小天搓着下巴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老子或许就不像司马迁记载的那样姓李名耳了。
     我倒不是质疑司马迁的客观性。
     只是中间的跨度太长,又缺少文献的佐证。
     老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司马迁也无法去求证。”
     太史儋是战国初期的周王朝太史(史官),故名太史儋。
     而老子则是曾经担任过周王朝的守藏室史(图书馆管理员)。
     二人的生活轨迹有许多重合之处,所以在口口相传中会把二人给搞混也不足为怪。
     不过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记载老子曾西去秦国见过秦献公。
     秦献公所处的时期,孔子都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
     按照老子的生辰比孔子还大这一点来说,那老子当时已经两百多岁了。
     这显然不符合人类寿命的客观规律。
     所以当时见到秦献公的应该是太史儋才对。
     朱元璋乐呵呵的摆手说道:“你们在那儿做些无端的猜测有何意义?
     当事人不是在这儿呢么。
     孔圣是知晓内情之人。
     经他一解释,老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不就一目了然了?”
     任小天如梦初醒。
     对啊,直接问孔子不就得了?
     孔子点点头:“据丘所知,老聃的确为老氏。
     至于他是否和丘一样祖上是其他氏,那丘就不得而知了。”
     任小天恍然。
     要这么说的话就能理清了。
     老子的确是老氏无疑。
     不过古汉语中老和李的发音近似。
     在流传中慢慢就变成了李。
     (老子究竟姓什么很难考究,这里纯粹就是作者的主观看法。
     还请诸位李姓的读者大大们不要骂我哈...)
     杨坚听完之后嘿嘿笑了笑。
     随后看向李建成说道:“既然老子不姓李,那你们还要见他么?”
     李元吉也是个嘴硬的人:“这不是老子亲口说出来的,本王自然不能全信。
     他究竟是否姓李,还是要问过他本人才知道。”
     杨坚也懒得跟他继续争辩。
     任小天笑道:“是与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本人。
     毕竟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
     就冲这个,咱们也得见他老人家一见啊。”
     刘邦和刘启深以为然。
     西汉初年刘邦和文景二帝奉行的是黄老之术,也就是道家的思想。
     正是道家这种“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无为而治制度,给西汉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如果没有道家思想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就没有后来强盛的汉武帝。
     冲着这份“恩情”,老刘家的皇帝也得亲自感谢一下老子才行。
     孔子答应道:“待丘回去之后便带诸位前去拜会老聃。”
     任小天微笑道:“如此便先谢过孔夫子了。”
     赵祯给孔子端了一杯茶后问道:“孔圣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孔子微微一愣:“丘

第1301章 堕三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