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2章 明枪暗箭[2/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想着如何应对这辽东新学之乱,弹劾那辽东学士才是当务之急。”
     如今传统儒生皆将宝押在朱允炆身上,自是不敢让他随意言语。
     毕竟皇长孙乃是朱雄英,并非朱允炆,况且嫡庶之分向来分明。
     他们深知,稍有不慎,或致全盘皆输,故须时时提醒朱允炆谨言慎行。
     众人眼中,朱雄英此刻地位堪称稳固至极,难以撼动。一则他身为嫡皇长孙,血统尊贵;二来常遇春、常孤雏、蓝玉等一众大将为其撑腰,可谓后盾坚实,其地位仿若泰山之固,稳如磐石。
     只叹朱雄英立场定然偏向常孤雏,是以这些传统儒生转而谋图支持朱允炆。
     纵朱允炆胜算不大,然时日漫长,世事难料,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传统儒生们坚信,以江南士族之力,定能叫朱元璋有所妥协。
     须知当下江南之地,财力雄厚,诸般事务皆具举足轻重之势,于大明而言,几近半壁江山。
     自辽东兴起后,北方经济实力确有提升。然除却辽东,余处相较江南,终究相差甚远。
     当下江南势力所需做的,便是掣肘北方经济振兴之策。不然,一旦北方全面复苏,届时南方士族便失去手中筹码。
     尤其辽东新学,最令传统儒生忌惮。学问之道,短时尚难察觉端倪,然假以时日,若彼之影响深入人心,便恐传之久远,关乎千秋万代。
     次日朝会,有翰林学士出面弹劾,称大本堂之辽东学士授课之时,对二皇孙朱允炆殿下不管不顾,此乃渎职之举。
     朱元璋闻之,便向那辽东学士问道:“此事可当真?”
     辽东学士从容奏道:“陛下,实有缘由。二皇孙朱允炆殿下于新学,屡教而不改,无心向学。臣授课之际,一心只为传授新学精要,若因殿下一人屡屡打断,恐误了满堂学子进学。还望陛下明察。”
     翰林学士听闻,当即出列,拱手向朱元璋道:“陛下,纲常伦理,乃国之根本。二皇孙殿下身份尊贵,此辽东学士竟以课业为由,对殿下不管不顾,实乃大不敬。即便二皇孙对新学无意,他也该循循善诱,而非置殿下于不顾。此等行径,坏了尊卑之序,乱了纲常伦理,若不惩处,何以正学风、安人心?”
     辽东学士神色镇定,对着朱元璋躬身再拜,说道:“陛下,二皇孙殿下虽钟情四书五经,然实于其中难见擅长之处。新学之设,意在开创新局,为大明培育经世致用之才。臣一心为殿下及诸学子计,欲以新学启其心智,增其才略。若因循旧法,只拘于四书五经,恐误殿下前程,于国亦无裨益。”
     翰林学士怒目而视,戟指辽东学士,大声道:“陛下!此人连经典要义都懵然不知,怎配称学士之名?大本堂乃培育皇孙贵胄、国之栋梁之所,他如此浅陋,岂有资格在此授课?若任由这等不通经典之人误人子弟,日后朝堂之上,恐再难有深谙圣人之道、谨遵纲常之人,国之根基必将动摇!”
     辽东学士听闻,心中不忿,当即反问:“阁下既如此说,那可知新学?尔等常言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却又对新学知晓几成?”
    喜欢。
  

第432章 明枪暗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