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2章 难处很多[2/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专家不辞辛劳,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示范讲解,使百姓得悉种植之法,以期新粮作物能繁茂生长。
     辽东学子于此番变革中,得展自身所长。
     他们深入基层,于实践里积累诸多经验,同时亦谋得一份工作,可谓一举两得,自身价值得以彰显。
     初时,山东百姓见那辽东来的读书人,下地劳作竟丝毫不输他们这些久耕之老农,心中多少存些难以置信之意。
     皆叹未曾想读书之人,亦能如此精通农事。
     未几,竟有热心百姓,瞧着这些辽东学子勤奋能干又和气,便起了给他们说媒之意。
     一时间,这说媒之事在乡间传得火热,诸多百姓为自家闺女或亲戚家适龄女子牵线搭桥。
     面对这般热情,辽东学子们顿时不知所措,脸上升起红晕,不知如何回应才好。
     有的学子虽满心感激,却因初来乍到,事业未稳,不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意;有的学子则羞涩腼腆,被问及时,结结巴巴,窘态百出。
     但他们心里也明白,这是百姓对他们的认可与喜爱,只是这说媒的热情,着实让他们一时难以招架。
     虽说土地改革推进顺遂,然教育改革之路,却显艰难。
     辽东所行学制,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
     现今辽东富庶,官府财力充盈,于教育之资金扶持,游刃有余。
     然山东之地,相较之下,财力稍逊,对此颇感力有未逮。
     于地主士绅而言,子弟读书一事,并非难事。然于普通百姓家,却着实艰难。
     新政初行,百姓家中尚未实现家家有余粮,供孩子读书便更无从谈起。
     纵百姓有心让子女读书,无奈囊中羞涩,实无此财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尤是女子,山东此地受孔家势力把控,女子能读书者寥寥无几。
     此等观念根深蒂固,一时之间,着实难以扭转。
     此诚为教育改革之一大难关,重男轻女之观念积习已久,欲破除此等陈规,可谓任重而道远。
     纵有辽东为范例在前,然欲扭转此等观念,实则困难重重。
     无奈之下,陈园只得令辽东学子以潜移默化之法,影响当地百姓。
     虽难以尽如人意,然能有几分收获便是几分,总归聊胜于无。
     陈园遂修书致常孤雏问询良策,常孤雏回书,言须劝导与强制二者并行,双管齐下。
     劝导之法,意在以理服人,徐徐开化百姓心智。
     通过辽东学子耐心讲解,晓以读书之益,能让百姓从心底理解教育之重要,尤其是女子受教育之必要,此乃从根本上扭转观念之道。
     使百姓明白,不论男女,读书皆可启智慧、增见闻,于个人、家庭乃至地方之长远发展皆大有裨益。
     而强制之策,则为形势所需。
     山东重男轻女观念久矣,仅靠劝导恐难速见成效。
     以政令强制推行,规定男女皆有受教育之权利与义务,可打破顽固积习。
     对阻碍女子读书之家,施以相应惩处,以彰显新政决心。
     如此,双管齐下,劝导可化百姓内心抵触,强制能立竿见影纠正行为,二者相辅相成,方有望突破教育改革之困境,让山东教育步入正轨。
    喜欢。
  

第422章 难处很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