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2章 海贸巨利[1/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常孤雏领命之后,日夜潜心钻研,将后世之现代关税政策与大明辽东实情紧密相连。
     彼时辽东,虽拥海港之便,然多为民间零散交易,管理杂乱无章。
     常孤雏先对辽东诸海港详加勘查,依港口规模、货物吞吐量及贸易流向,划分关税等级。
     于民生急需之海外粮种、农具等货物,大幅减其税率,以励进口,解辽东农耕之困。
     而于奢侈品,诸如海外奇珍异宝,则课以重税,以防奢靡之风蔓延。
     为保关税改革顺遂施行,常孤雏于辽东各处张贴告示,详明新规。
     同时,亲训税吏,严令禁绝私自加税、刁难商户之行。
     金州港处,有商户因新规税率有变而心生疑虑。
     常孤雏闻之,即刻前往,耐心解说道:“新规旨在惠民兴商,轻税之货可速入辽东,使百姓获益,重税之物,本非民生必需,如此方可平衡贸易,充盈府库。”
     商户闻罢,疑虑顿消。
     数月之内,辽东诸港于新关税政策之下,贸易益发昌盛。
     商船往来如梭,货物堆积似山,关税收入稳步增长,辽东百姓亦从商贸繁荣中得诸多实惠。
     与此同时,辽东鼓励商贾下海营商,且辽东官府予以保证。
     但凡远洋出海者,辽东舰队必为之护航。
     辽东各处官道,大多已然修筑完备,皆以水泥路铺就,运输货物极为便捷。
     且辽东各地渐兴工坊,产品制造效率甚高,仅满足辽东百姓之需便已游刃有余,故而出口盈利,势在必行。
     今辽东产品制造,所产之物,仅靠内需已难以尽耗。
     即便售于大明他处,亦可得利。
     然大明他处官道,不若辽东皆为水泥路,算及运输耗资,获利不多。
     倒不如将多余产品输往海外诸国,赚取巨利,且换回大明所无之物,以富民生。
     万民商会勇为前驱,作为辽东首批下海营商之商会,辽东各地造船厂遂起造大型商船,而辽东舰队亦着手扩编。
     万民商会商船扬帆,破浪南洋。
     商会众人于南洋诸地,以辽东工坊精制之瓷器、丝绸等物,广与番商交易。
     其物精美,南洋番商竞相求购。万民商会借此良机,以物易粮,换回巨量稻米、粟米等粮食。
     南洋港岸,商船满载,仓廪皆盈。
     今辽东有杂交水稻,百姓于饮食温饱,并无忧惧。
     然此番自南洋携归之粮食,实可另作他用,诸如用以酿酒,或制为牲畜之饲料等。
     辽东之地,百姓基本温饱已然得遂,衣食无忧。
     而下一目标,便是使家家皆可食肉。
     辽东海贸兴盛,获利颇丰,消息传至大明其他沿海之地,众人皆心生艳羡,眼热不已。
     然朝廷开海文书未发,诸地虽心向往之,却只能翘首苦等。
     其间,不乏胆大妄为者,难捺心中贪欲,不顾禁令,铤而走险,暗中组织人手,打造船只,私运货物出海,行那走私之勾当,妄图从中谋取暴利

第342章 海贸巨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