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4章 灭倭三光之策[2/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家之道,讲究中正平和、以直报怨。
     虽倭贼犯下滔天罪孽,然灭族之举,实乃过当。
     杀伐之间,亦当存恤无辜,不可因一时之愤慨,累及妇孺老弱,坏了仁义根基。
     倭国之中,或有良知未泯者,亦有受贼裹挟之民,一概诛灭,恐伤天和,亦非治国理政、彰显圣德之善举。
     望将军明鉴,当寻两全之策,既能惩治恶贼,又可彰显我大明仁德风范。”
     杨宪闻孔希学之言,神色冷峻,双目炯炯,上前一步,拱手环顾众人,朗声道:“孔公所言,虽怀仁德之念,然实非审时度势之论。昔五胡乱华,诸夷趁华夏之衰,蜂拥而起,烧杀掳掠,致使中原大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此皆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
     倭人狼子野心,久怀不轨,屡屡侵扰沿海,涂害我大明百姓,其恶行罄竹难书。
     今若对其心慈手软,不施以雷霆手段,难保他日倭患复起,卷土重来,届时又将置我大明百姓于何地?
     我等为臣子者,当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岂能因些许仁义之名,而遗患无穷?还望孔公深思!”
     孔希学闻罢杨宪之言,面色不改,依旧沉稳端肃,再度拱手,缓缓而言:“杨公以五胡乱华为例,虽言倭人恶行,然曲解圣人之道,实不可取。儒家倡仁,非为姑息养奸,乃为以善化恶,以仁怀远。《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当以明德化育四方,而非以暴制暴,重蹈杀伐之辙。
     倭人虽恶,然亦为苍生,若以‘非我族类一概而论,尽数诛灭,与那蛮夷何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能以仁德教化,使其洗心革面,弃恶从善,方为长治久安之道,亦显我大明圣德。若一味杀伐,恐致仇恨相激,祸乱不绝,非国家之福,万民之幸。还望诸公再思,莫失圣人教诲,误国误民。”
     常遇春闻孔希学此语,顿时怒目圆睁,须发皆张,戟指孔希学,暴喝道:“孔希学!你这腐儒,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误国误民!倭贼肆虐沿海,杀我百姓,毁我家园,恶行累累,天人共愤。此时竟还在这奢谈教化,主张姑息,你居心何在?
     你这般行径,与那卖国求荣的国贼、谄媚外敌的汉奸何异?
     我大明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保家卫国,而你却在此为倭贼张目,若不将你这等祸国殃民之徒严惩,何以慰沿海死难之百姓,何以振我大明军威!”
     孔希学听闻常遇春这般斥骂,顿时面色如土,身躯微微发颤。
     只见他趔趄几步,扑通一声,直直跪于朱元璋面前,涕泪横流,哀声哭诉道:“陛下啊,臣一心为着我大明江山社稷,秉持圣人教诲,不过是进些忠言罢了。
     不想那常遇春,竟如此蛮不讲理,对臣肆意恐吓,张口便污蔑臣为‘国贼‘汉奸,这等恶名,叫臣如何承受啊!
     我孔家世代恪守儒家之道,忠心耿耿,辅佐圣上,从未有过二心。
     今遭此无端污蔑,实乃家门不幸,还望陛下明察,为臣做主啊,不然臣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又如何能心安呐!”
    喜欢。
  

第264章 灭倭三光之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