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各怀心事的阴谋诡计[2/2页]

风水云雷电 草原蓝天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狼子野心,岂是会信守承诺之人?他这是引狼入室。”
     七日后,阿木带着好消息归来:“胡商说胭脂根在匈奴控制的阴山脚下遍地都是,他们愿帮忙采买,只是需用粮食交换。”张燕立刻安排商队运粮北上,同时暗中让人散布消息:“谷阳城寻得新染材,颜色比桃花染更鲜亮,成本更低。”
     冯渊听闻后慌了神,急忙找李儒商议。李儒却不以为意:“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没有辰砂草,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染出桃花布!”他正计划着让洛阳官员上奏弹劾石禾“治理不力,商路停滞”,却没料到石禾早已将他与冯渊的密谈记录,通过心腹送到了京城御史手中。
     半月后,云中郡的胭脂根顺利运抵谷阳城。张燕带着工匠日夜试验,用雪水淬煮胭脂根,果然染出比桃花染更明艳的粉紫渐变,取名“紫草染”。胡商的订单按时交货,洛阳街头的素白棉布也换成了新染的紫草布,百姓见布料更新奇,购买热情更胜从前。
     而此时京城传来消息:御史弹劾董烈勾结地方商号,意图扰乱谷阳城商路,证据确凿。汉帝震怒,虽因董烈势大未敢严惩,却也下旨斥责,收回了他部分兵权。李儒见势不妙,连夜逃离洛阳,临走前还想拉冯渊一起走,却被冯渊拒绝——他知道自己已被谷阳城盯上,逃也无用。
     这日,冯渊主动来到谷阳城请罪,跪在石禾与张燕面前,面如死灰:“是老朽鬼迷心窍,险些毁了两家的信任……”张燕看着他,语气平静:“冯会长可知错在哪里?不是不该争利,而是不该引外敌害同胞。商路若想长久,靠的是守信,不是阴谋。”
     石禾叹了口气:“念在你以往合作有功,此次便不追究。但商盟的辰砂草产地,需交予谷阳城与商盟共同管理,药材供应必须公开透明。往后若再存二心,休怪我们不念旧情。”
     冯渊连连叩首,冷汗浸透了衣衫。经此一役,商盟再无人敢轻视谷阳城的智谋,而石禾与张燕也明白,乱世之中,不仅要有应对明枪的勇,更要有识破暗箭的智。那些各怀心事的阴谋诡计,终究敌不过扎根人心的诚信与共赢。谷阳城的商路,在风雨飘摇中,又一次稳稳地向前延伸。
     朝廷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
     董烈被削权后,京城局势愈发波诡云谲。以丞相王允为首的文官集团,素来主张“以文安邦”,见谷阳城农商兴旺、民心归附,便想将石禾纳入麾下,作为对抗军方势力的筹码。而手握京畿兵权的骠骑将军郭汜,则视石禾为潜在威胁,暗中联合残余的地方豪强,屡次在朝堂上散布“谷阳城私通胡商、意图不轨”的流言。
     这日,朝廷的两道旨意同时抵达谷阳城。一道来自丞相府,王允以“嘉奖农桑”为名,赏赐石禾黄金百两、丝绸千匹,附信中暗示“若需朝堂助力,可随时密报”;另一道则是郭汜借皇帝名义下达的调令,命石禾即刻派遣三千精兵前往京郊“护驾”,实则想趁机掌控谷阳城的核心兵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议事厅内,石禾将两道旨意平铺案上,对张燕与赵虎道:“一个想拉我入局,一个想削我羽翼,这京城的漩涡,是要把咱们卷进去了。”赵虎性子直率:“将军,郭汜这明摆着是陷阱!咱们凭什么给他派兵?不如直接回了他!”
     张燕却指着王允的赏赐清单:“丞相的礼不轻,可这‘助力二字,藏着的是拉拢,也是试探。咱们若接了他的示好,便会彻底得罪郭汜;若硬抗调令,又会落下‘抗旨不遵的把柄。”她沉吟片刻,“不如走一步‘左右逢源的棋——兵要派,但不能派主力;人情要接,但不能站队。”
     三日后,石禾点了三千老弱士兵,由副将率领前往京郊,临行前密嘱:“到了京城只需守营待命,无论郭汜如何催促,只以‘谷阳城防吃紧为由拖延,半月后便借故返回。”同时,他让张燕备了一份厚礼——十匹新制的紫草染锦缎,附上谷阳城的粮产、商路账目,派亲信送往丞相府,信中只字不提朝堂纷争,只说“谷阳城愿为朝廷稳固中原出力,盼丞相体恤地方不易”。
     京城那头,郭汜见石禾派来的都是老弱兵,气得摔了茶杯:“石禾这是糊弄谁!”手下劝他趁机弹劾石禾“敷衍塞责”,郭汜却眼珠一转:“不急。他既不肯交兵权,我便让他做不成这安稳城主。”他暗中让人联络了洛阳周边几个对谷阳城怀恨在心的豪强,许以“事成后瓜分商路”的承诺,要他们在秋收时滋扰共耕田。
     而王允收到石禾的礼物与账目后,对着染锦缎上的桃花标记笑道:“这石禾倒是通透,既表了忠心,又不肯卖身。”他看穿了石禾的中立之意,却也乐得卖个人情——谷阳城越稳,越能牵制郭汜的势力。他当即在朝堂上力保石禾:“谷阳城地处中原要冲,需重兵镇守,调兵之事可暂缓。其粮产充盈,不如令石禾每月向京城供粮千石,既显忠诚,又解京畿缺粮之困。”汉帝准奏,郭汜的调兵之计落空,只得暗骂王允多管闲事。
     秋分时,共耕田果然出事了。几个豪强纠结了数百流民,谎称“谷阳城苛待耕户”,在田间闹事,还烧毁了两处谷仓。赵虎怒请出兵镇压,石禾却拦住他:“这些人流民居多,未必是真心作乱,背后定有人挑唆。若强行镇压,反倒落人口实。”
     张燕提议:“不如开仓放粮,安抚流民。但要让他们知道,是谁在背后挑唆。”她让人在闹事的村庄外搭起粥棚,凡来领粥者需登记籍贯,又暗中让学堂的学徒们混在流民中打听消息。三日后,粥棚前的流民不仅没增多,反而有人悄悄揭发:“是李家庄的李豪强给了钱,让我们来闹事的!”
     石禾立刻将收集到的证据送往王允处,附上一封密信:“豪强勾结军方势力,滋扰农桑,恐动摇中原根基。”王允正愁抓不到郭汜的把柄,见信后当即上奏,历数洛阳豪强与郭汜亲信往来的证据。汉帝虽未严惩郭汜,却下令严惩了几个带头闹事的豪强,抄没家产补偿谷阳城的粮仓损失。
     经此一闹,洛阳周边的豪强再不敢轻举妄动,而石禾“不滥杀、善安抚”的名声也传开了,连京城里的官员都知道“谷阳城的石将军,既懂治军,又善安民”。郭汜偷鸡不成蚀把米,气得闭门不出;王允则借谷阳城的事打压了军方气焰,对石禾更添几分欣赏。
     这日,石禾收到王允的密信,信中说郭汜正密谋联合边境将领,想借“匈奴南侵”之名再次索要谷阳城的兵权。石禾看完信,对张燕笑道:“丞相这是把咱们当成制衡郭汜的棋子了。”张燕却指着窗外的共耕田:“棋子也能自己走棋。只要咱们农够稳、商够活、兵够强,无论谁想拉拢或打压,都得掂量掂量。”
     她让人给云中郡的胡商送去消息,让他们留意匈奴动向,同时加紧赶制一批防寒的紫草染布料,准备冬日的边境军需——若真有战事,谷阳城的粮草与布料,便是最硬的底气。
     京城的明争暗斗仍在继续,谷阳城却像中原大地上的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于农桑与商路的土壤中,任风雨飘摇,自岿然不动。石禾与张燕知道,乱世中的生存之道,从不是依附某一方势力,而是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这,才是应对所有明枪暗箭的根本。
    喜欢。
  

各怀心事的阴谋诡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