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攒动,气氛庄重而热烈。
展厅的核心位置,在柔和的聚光灯下,那对历经劫难、终得团聚的唐代“玄麟”镇墓兽,静静地矗立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经过大师妙手回春的修复,它们身上的裂痕被精心填补加固,虽不复最初的光华,却更显出一种历经沧桑、守护不灭的厚重与尊严。
展柜下方,清晰地标注着它们的传奇经历:“唐·彩绘陶镇墓兽(一对)出土于A市城西唐墓。历经千年分离与劫难,终得团聚,为守护幼主安宁之明证。”
展柜旁,一块醒目的展板,述了“阿鸾”这位早夭的宗室贵女短暂的一生,以及她母亲绝望的爱与悔恨,引用了部分竹简内容,那份母亲的绝笔竹简,作为最珍贵的文献,被单独陈列在旁边的展柜中,娟秀的字迹诉说着穿越千年的悲痛。
“真不容易啊…”旁边一位白发老者看着展板,轻声感叹,“这对神兽,还有那位公主的故事…太感人了。”
“是啊,历经千年,终于回家了。”他身边的年轻人附和道。
展厅内灯光柔和,人流安静有序,只有低声的讲解和感叹。
在展览开幕一周后,博物馆官网和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同步发布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唐代镇墓左兽归家项目捐赠明细及鸣谢公告》。这份公告,是闪耀着金光的荣誉榜:
首页,是那面光洁黑色大理石感谢墙的高清照片,上面镌刻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集体称谓,都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紧随其后的,是长达数十页的PDF附件。里面以严谨的表格形式,清晰列明了每一笔捐款的时间、金额、捐赠者ID、以及捐款最终流向。金额从几十元到周启明的巨额捐款,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完全透明、可追溯。
公告正文的最后一段,字字恳切:
“本次左兽成功归家,是全民守护文化根脉的一次壮举,是无数星光汇聚成璀璨银河的生动写照。在此,我们再次向所有慷慨解囊、倾注热忱的捐赠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你们的名字,将与这对历经沧桑的守护神兽一起,被历史铭记,被未来传颂。
特别感谢友院@A市民俗文化研究院项目组成员乔愉女士(@科学姐)。是她凭借非凡的专业能力,精准锁定了左兽的线索;是她面对巨额困境时的真诚发声,点燃了全民守护的热情火种;更是她与团队不懈的努力,让千年守望终得圆满。她不仅是文物的‘守护者,更是连接公众与文化遗产的‘桥梁。‘科学姐之名,实至名归!”
“金石斋”论坛置顶飘红:“哭了!看到我的ID了!虽然只捐了200块,但感觉参与了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与有荣焉!”、“博物馆太给力了!透明公开,尊重每一份心意!这才叫众志成城!”、“给科学姐和所有捐赠者鞠躬!你们都是英雄!”
喜欢。
第一百零五章 星光汇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