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5章 准备出发南美洲[1/2页]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朴学圣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天启二十八年(1648年),大明帝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年,帝国的财政状况异常良好,全年财政盈余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00亿元,换算成白银便是高达1.2亿两之巨!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更让整个朝廷沉浸在喜悦之中。
     然而,这还仅仅是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每年还有一笔巨额财富被送入内帑,海外各省的矿山每年能为内帑贡献500万两黄金和4000万两白银。这些财富将被用作皇家银行发行纸币的储备金,进一步巩固了帝国的金融体系。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全国38个省、自治领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31亿人,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8.83亿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年粮食总收入更是高达84亿石,即使全国百姓可劲的食用,也最多只能消耗掉全年粮食的一半。这样的粮食产量,不仅保证了人民的温饱,更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富裕的粮食,造就了全国各地酒厂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朱由校顺应民情,解除了禁酒令,大明百姓终于又可以开始畅饮了。
     随着粮食产量的大丰收,工商业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随着水泥路铺设到县,商品的流通速度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这一切都得益于朱由校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推动大基建项目,他甚至为此不惜动用了上亿人次,耗费了数万亿元的资金,今时今日,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如果不看朝廷因此而欠下的2万亿国债,百官肯定会更加歌功颂德。
     哪怕朝廷将商税提高到了一成三,也阻挡不了工商业的发展。
     在与欧罗巴三国签署了外贸协议之后,每年光出口这三国的商品价值就达到了4000万两白银,约合640吨。其中,将有64吨白银将变成关税,流入国库。
     如果再算上那些由民间自发组织并主动运送至莫卧儿帝国(印度),甚至是更为遥远的阿拉伯地区的商品,那么根据市舶司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年仅仅通过海上贸易所产生的贸易额恐怕就能够高达惊人的 1 亿两白银!从这一点便足以想见,全国各地的工商业发展是多么的蓬勃,其年产值又将会达到怎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的萌芽不仅已经在大明的广袤土地上悄然出现,更是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培育与滋养。在全国内地的二十余个省份之间,由于蒙古大草原被纳入了内陆省份的范畴,导致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牛、骡、马等牲畜,都被明人广泛地应用于耕地、陆路运输之中,因此,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甚至在部分省份,还涌现出了一些专门以牛车、马车作为载人工具的运输商会。
     当朱由校翻阅到这类报告时,他不禁瞪大了眼睛,

第525章 准备出发南美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