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火绳枪如同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给鄂尔多斯部造成了巨大的伤亡。高速冲刺而来的明军,更是如同锐利的刀锋,切割着蒙古人的防线。刚一交战,山西军就消灭了三千余蒙古人,战场上的形势瞬间逆转。
     鄂尔多斯首领额磷并非易于言败之人。他深知,明军此行的目的绝非仅仅将他们赶出河套地区那么简单,所以他不断的鼓舞着士气,期望族人能与他齐心协力对抗明朝人。但对于鄂尔多斯部落中的一些小部落而言,几十人的伤亡就足以给他们的部落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更何况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明军的战斗力是他们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无法抗衡的。因此,双方交战不久,蒙古人便开始出现了逃兵。
     随着战事的持续,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加入了逃亡的行列。他们的溃逃,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迅速蔓延至整个大军之中,使得士气低落至极点。最终,承受不住伤亡的蒙古人自行崩溃,战场上的形势彻底被明军所掌控。
     首领额磷见状,心中虽有万般不甘,却也只能无奈地领着数百亲卫加入了溃军的行列。
     明军凭借此役,成功消灭了鄂尔多斯部落的主力部队一万余人,其中俘虏就有三千余。这些俘虏的加入,无疑为明军增添了新的力量。而四散而逃的蒙古人,再也没能回归他们自己的本部落。因为后勤补给补充上来之后的陕西省四万明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整个河套地区。
     经过历时三个月的艰苦征战,明军终于在天启六年九月彻底征服了河套地区。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明军的勇猛与智慧,更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河套烽火已熄,但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这场战役,只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但它所留下的痕迹与教训,却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此战,明军以伤亡六千余人的代价,歼灭了蒙古有生力量两万余人。俘虏部落民众八万余人,牲畜无计,鄂尔多斯首领额磷也死于乱军之中。
     当明军携大胜之势准备渡过黄河向北继续征伐时,被左翼土默特部顺义王的部队挡住了去路。
     十一月,八百里报捷骑士与顺义王的使者共同抵达京城。
     朱由校召集了内阁、军机处、六部等高官召开了御前会议。
     他们商讨的话题主要还是顺义王提出的要求明廷将河套之地交由他管理。
     作为鹰派内阁首领,徐光启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开玩笑,我大明以六千人的伤亡,历时半年时间,军资消耗无数,好不容易征服下来河套地区,岂能是你顺义王空口白话一句就拱手送你。当我明廷是菩萨转世呢?
     而其余各高官的看法均与徐光启类似,更有甚者,要求朱由校下旨斥责一番这个看不清形势的顺义王。
     见自己亲手提拔的官员均是一副一言而不合拔刀相向的模样,朱由校终于发出了欣慰的笑声。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这大明中兴有望啊!
    喜欢。
  

第330章 重夺河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