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存在的。因此,表面上看他们显得颇为焦急,但实际上却也并非到了火烧眉毛的紧迫程度。
就在此时,灵璧侯汤国祚首先打破沉默,高声说道:“诸位,咱们当今这位圣上,竟然连士绅和勋贵都不肯放过。难道他就丝毫不担心江南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吗?要知道,现今国朝正值多事之秋,好不容易才在辽东稳住阵脚,可他居然如此迫不及待地将触角伸向了江南。他这么做究竟所图为何呢?”
这番话一出,顿时引起在场众多勋贵的共鸣,因为这确实也是困扰着他们许久、绞尽脑汁都难以想通的一个关键问题。此前皇帝筹建商会之时,身为其头号拥趸的诸多勋贵们,或多或少都曾捐献出一些钱财以表支持。毕竟嘛,若是老大手头缺钱,只要开个金口,无论数量多少,这帮跟着他混的小弟自然也都会慷慨解囊略表心意的。
然而,您这第二手竟然直接就要收取商税,这简直就是要断了咱们的活路啊!想当年,咱们的祖宗可是跟随您的祖宗一同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才打下来这片江山的呀!如今这整个天下都是属于您皇帝陛下的,我们这些人也只是靠着做些小本生意来养家糊口而已。可您却连这点蝇头小利也要算计进去,还要向我们征收税款,这怎么能说得过去呢?
这时,抚宁侯朱国弼赶忙站起身来,拱手对着在场的三位国公说道:“三位国公爷,您们可是咱们勋贵中的领头人物啊!一直以来,咱们大伙儿可都是唯您三位马首是瞻的。现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您们可得给我们出个主意才行呐!”
对于不知死活的二人,之前已经破费了一些口水的张维贤和徐希皋二人,已经不愿意再废话,扭头当做自己没看见。
只见魏国公徐弘基缓缓地伸出右手,轻轻地抚摸着自己下巴那长长的胡须。他稳稳当当地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缓缓地环视了一圈在座的诸位勋贵之后,方才开口说道:“本公不日之内,便会将犬子文爵送往京城,让他加入到皇家禁卫军之中,接受一番严格的锤炼与磨砺。而明日起,本公也将会亲自回到京营常驻,以尽臣子之责。至于今天嘛,本公确实感到有些疲惫不堪了,就不再过多地招待各位了。”言罢,徐弘基霍然起身,头也不回地朝着后堂大步走去,只留下一众勋贵在原地面面相觑,而他的态度已经不言自明了,主打就是一个听劝。
从魏国公府出来的众勋贵们,聪明的准备学习魏国公,将自家孩子送往京师加入近卫军。有些则准备先观望下,看看文官们那边的反应再说;也有些准备夜里拜访下文官,准备与文官联手抗税。
过往,团结一致的勋贵集团分裂成了数块,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也为将来朱由校趁机削爵埋下了伏笔。
当然,只有当屠刀落在他们头顶的时候,恐怕这些人才会知道后悔吧!
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得清形势,并在这关头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呢?
更多的人则是彻底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做出了让他们悔恨终身的决定。
喜欢。
第182章 南京勋贵的选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