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行的危险。这种极端气候下,港口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维护 —— 破冰船的燃料消耗、防冻设备的日常检修、冬季作业人员的保暖保障,每一项都是沉重的负担。
对港口而言,全年通航能力是核心指标,而乌达湾和镰刀湾每年仅有 5 个月左右的无冰期,且即使在夏季,偶尔出现的低温也可能让港湾边缘再次结冰。
强风与浮冰的组合拳,让船舶靠泊时面临双重考验:狂风可能使船只失控撞向码头,而突然漂来的浮冰则会卡住螺旋桨。长期来看,这样的自然条件会让港口运营成本飙升,货物周转效率低下,最终失去作为交通枢纽的实用价值。
其实从海参崴再往北一直到乌达湾,这片海域虽绵延千里,却根本就没有适合建立大型港口的地段,核心症结仍是那挥之不去的严寒。
冬季来临时,整个海岸被冻得结结实实,冰层厚得能承受重型车辆碾压,即便到了春夏,浮冰也会随洋流漂移,像一群沉默的礁石横亘在航道上,稍不留意就会剐蹭船底。
更棘手的是,这一带海域统统面向日本海,与日本本土隔海相望,直线距离近得能清晰捕捉到对岸的船只动向。
八路军眼下的海军力量还在初创阶段,别说大型战舰,就连像样的小型舰队都没有,根本无力在日本联合舰队的眼皮底下守护绵长的海岸线。一旦港口暴露,别说正常运营,恐怕刚建成就要面临炮火洗礼。
正因如此,在乌达湾和镰刀湾秘密修建小型港口实属无奈之举。这些港口规模不大,选址都藏在海湾深处的隐蔽角落,平时只敢在无冰期的夜晚悄悄启用,卸些急需的物资就立刻隐蔽起来。
与其说是港口,不如说是临时中转站,不求吞吐量多大,只求在夹缝里为前线输送点补给 —— 毕竟在这片被严寒和威胁双重封锁的海域,能有这么个落脚点,已经算是尽了最大努力。
其实建设港口时,林毅没少给八路军海军北方舰队出力。大批高强度钢筋、抗冻混凝土和重型起重机被林毅运到工地,连带着那些给八路军海军北方舰队的军舰都提前送到了临时锚地,林毅在订购的时候还让造船厂把那些船身特意做了破冰加固,本来打算等港口主体建成就能立刻投入训练。
可谁也没料到寒潮来得这么快,刚把码头的钢筋骨架搭起来,夜里的气温就跌破了冰点,海水表层结出的薄冰像玻璃碴子似的铺满海面,别说继续浇筑混凝土,连船只进出锚地都得小心翼翼,出海训练自然也只能按下暂停键。
港口建设工程一停,从新四军五支队高邮湖巡湖大队抽调来的海军人员顿时没了用武之地。这些水兵在淡水湖上练出了一身驾船的本事,到了海边正想学好海战技巧跟小日本的海军干仗,但是没想到却被冻在了岸边。
好在北方舰队第一舰队司令员,也就是原高邮湖巡湖大队大队长的林家栋心里有数,带着队伍重新返回了高邮湖 —— 那里的水面没结冰,正好趁着冬闲把舰艇操控、编队战术这些课目再练扎实些。
喜欢。
第805章 意想不到的战果(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