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坤带着兴奋的喜悦离开后,老将早已在脑海中预演其他集团军司令得知第六集团军装备配置后,带着 “讨说法” 架势找上门的场景。
正思忖间,陈司令推门而入,眉头拧成个疙瘩:“老将,恐怕怕咱们得再多储备一些油料了。” 他随手翻开自己刚刚统计出来的数据,“现在各集团军新列装的车辆加起来快两万辆了,其中还有3000多辆坦克以及自行火炮,咱们现存的油料储备量,怕是撑不了高强度训练,更别说作战储备了。”
老将摘下老花镜擦拭,沉声道:“那就找林毅多买一些啊。”
“关键卡在运输上。” 陈司令走到地图前,指着各集团军再驻地比划,“往常在山西、河北靠油罐车点对点配送还能应付,可第六集团军这次光是装甲车辆就新增上千辆,跟别说第六、第七、第八集团军还要装备大批越野卡车、越野车以及坦克。
那些重型装备的油耗翻着倍涨,现有的油料运输体系根本吃不消。” 他转身时,作战服下摆带起一阵风,“依我看,得在北疆和山西南部再建两个油料储备库,不然真打起仗来,咱们的‘钢铁洪流怕是要趴窝。”
其实二战时期各国很多优质的燃料,在现代一些技术指标不是很先进车辆发动机中还能勉强发挥作用,而质量稍差的燃料则难以满足现代发动机的基本需求。
美国在二战时期凭借先进的石油炼制技术和庞大的工业体系,生产出了大量优质燃料。其采用催化裂化技术炼制的汽油,辛烷值普遍在 80 85 左右,这样的高辛烷值使得汽油具备良好的抗爆性能,能够在发动机压缩比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稳定燃烧。
美国生产的优质柴油,十六烷值处于 45 50 区间,保证了柴油在发动机内能够迅速、充分地燃烧。
在现代,一些技术较为落后的车辆发动机,尤其是那些生产于 20 世纪末、技术迭代相对缓慢的车型,其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工艺对燃油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苛。这些车辆的发动机压缩比、喷油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精度和性能标准相对较低,因此美国二战时期的优质燃料能够在其中勉强使用。
发动机可以正常点火、燃烧燃料并输出动力,虽然可能无法达到现代优质燃油下的最佳性能表现,比如燃油经济性可能会稍差,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也会有所欠缺,但不至于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害 。
德国在二战期间,由于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大力发展合成燃料技术。通过费托合成等工艺生产的优质汽油,辛烷值可达 80 以上,柴油的十六烷值约为 50,在性能上与美国优质燃料不相上下。这些优质燃料在化学稳定性、燃烧效率等方面表现出色。
对于现代技术指标不是很高的车辆发
第737章 北海游(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