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28 年吞并渤海舰队后达至全盛,麾下巡洋舰 “海圻” 号、“海琛” 号、“肇和” 号,驱逐舰 “同安” 号,炮舰 “永翔” 号、“楚豫” 号等各类舰只共 27 艘,总吨位约 3.22 万吨,舰队官兵约 3300 人。
不过那个时候国内全国海军舰只总吨位 4.2 万吨,官兵约 5400 人,东北海军在全国海军中占据显着优势。
颇为遗憾的是,在这批东北军里并未发现飞行员,不过,倒是有 20 多个曾在原机场担任地勤工作的人员。
要知道东北军最鼎盛的时候,可是坐拥规模可观的航空力量,麾下飞机数量约达 300 架之多。其机型丰富多样,既有从法国、捷克等国引进的先进战机,诸如法制 “高德隆”“布雷盖”,以及捷克造 “贝奈斯” 等,亦不乏部分国产仿制机型。彼时,东北军的飞行员队伍规模与之匹配,人数大致维持在 300 人上下。
“九一八” 事变突如其来,东北军被迫战略转移。在此过程中,一部分飞行员毅然追随东北军撤入关内,随后顺理成章地融入国民政府的空军体系之中。
他们秉持着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后续的抗日空战,在诸如淞沪会战这般惨烈的战役里,驾驶战机与日军在空中展开殊死搏斗,凭借着无畏的勇气与顽强的斗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挥洒热血,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民族大义的抉择面前,还有一小撮飞行员未能坚守底线,在日军的威逼利诱之下,意志彻底崩溃,做出了叛国投敌的可耻行径,转身加入伪满洲国的空军部队,心甘情愿地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其丑恶行径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唾弃,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此外,还有一些飞行员由于诸多复杂因素,诸如长期置身战争而心生厌倦,或是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落下残疾,无奈之下只能脱离军事领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踏上归乡之路,回归平淡生活;
另一部分则转行另谋出路,涉足其他行业,在全新的领域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倘若当下能再有一批优秀飞行员充实力量,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我方的空中作战实力,为抗战胜利增添更为有力的筹码 。
老将在仔细权衡后,郑重地向负责整编东北军的将领们下达指令。他神情凝重,目光中既有期许又带着几分急切:“你们务必想尽办法,去联络那些散落在各地的东北军残部,还有那些被打散、拆分的部队。
告诉他们,如今八路军一心抗日,是真正能带领咱们打回老家去的队伍,让他们赶紧归队,一同投身抗日大业。”
提及关键兵种时,老将加重了语气:“尤其是炮兵、海军、空军这些技术兵种,他们掌握着特殊技能,对我们的战斗力量提升极为重要。你们去和他们讲,咱们不能让东北就这么被日本人占着,咱们的父老乡亲还在受苦,只有团结起来,才有打回去的希望。”
喜欢。
第604章 东北军的蜕变(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