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指尖悬在屏幕上方,没有点开那条未完的消息。窗外的霓虹倒映在玻璃上,像一串流动的代码,无声地滑过他的瞳孔。他缓缓收回手,将终端推至桌角,起身走向战术分析区的主控台。程澜的消息可以稍后再看,此刻更紧迫的是——对方已经察觉了追踪,还提前布好了跳板。
他按下通讯键:“技术组,继续深挖那台废弃论坛服务器,不要停。我要知道它最后一次数据写入的时间、来源IP的真实物理位置,以及……有没有加密文件残留。”
“收到。”频道那头传来低沉回应。
三分钟后,林悦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台便携终端,屏幕还亮着刚刚整理完毕的言论档案。“逸哥,我按时间轴和话术分类好了,七类主要攻击模式,全部集中在‘结果可疑这个点上,但从不提具体赛事编号,也不伪造截图。他们想制造怀疑,但不留实锤。”
“所以是引导,不是造谣。”沈逸接过终端,目光扫过数据图表,“越是这种模糊攻击,越说明他们不敢碰硬证据。他们在怕什么?”
“怕我们反查。”林悦低声说,“就像现在,他们发现我们追踪,立刻切了节点。”
沈逸点头,眼神微沉。这不是单纯的抹黑,而是一场试探性的舆论战演练。对方在测试战队的反应机制、信息处理速度、舆情应对策略——就像猎手在观察猎物的逃跑路线。
“那就给他们看。”他说,“按计划,第一段训练视频,现在发布。”
林悦一怔:“这么快?不是说好分三天逐步放出吗?”
“节奏变了。”沈逸盯着主屏上跳动的舆情曲线,“他们以为我们会慌,会急于澄清。我们偏不。现在发布,打乱他们的预期。”
她没再问,转身去操作发布流程。
沈逸回到座位,调出系统界面,再次点开【策略模拟空间】。这一次,他将最新获取的IP跳转路径、账号行为模型、言论扩散速率全部导入,启动新一轮推演。
虚拟沙盘中,无数信息流碰撞、分裂、重组。
——若立即发布训练视频,负面声量增长速率将下降41%,但部分核心攻击账号会加速转移,销毁痕迹概率提升至57%。
——若同步加强追踪力度,可将证据留存率提高至83%,但需承担服务器被反向入侵的风险。
——最优解浮现:双线并行——对外释放真实内容稳住舆论,对内加速取证锁定源头。
他睁开眼,立刻下令:“技术组,启用备用追踪链路,绕过常规防火墙,从底层协议层切入。我要看到那台服务器的真实访问日志。”
“这可能会触发警报。”技术员提醒。
“让他们警报去。”沈逸声音冷下来,“我们不动,他们就以为我们没能力动。现在,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不仅在追,而且快到了。”
指令下达后,整个控制室进入高压运转状态。多台终端并行解码,数据包被逐层剥离,追踪信号如细针般刺入网络深层。两小时后,技术组传来突破性进展。
“找到了!服务器里有三个加密压缩包,创建时间是三天前,最后一次访问记录显示,有人在两小时前尝试远程擦除,但未完成。”
“恢复它。”
“正在尝试破解密码……系统提示,加密方式包含生物特征密钥片段,疑似结合了声纹与按键节奏。”
沈逸瞳孔一缩。
声纹?按键节奏?
他猛然想起程澜发来的那段音频波形——那串来自锐锋科技键盘的输入序列。他迅速调出附件,将波形图拖入【碎片收集兑换】模块,启动反向解析。
系统界面闪烁,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复合加密特征,与当前追踪目标加密逻辑存在匹配段落。是否进行交叉比对?”
“确认。”
几秒后,匹配结果弹出:
“相似度89.7%,关键节奏节点重合,尤其是第29次输入时的0.3秒延迟——一致。”
沈逸呼吸微滞。
这不是巧合。
键盘上的密语,与操纵舆论的加密文件,使用了同一套输入习惯。
而那种延迟,是人在面对特定字符时的本能犹豫——就像写下自己名字最后一个字时的顿笔。
“技术组,”他声音压低,“优先破解那个包含0.3秒延迟段落的压缩包。我怀疑里面是操作日志。”
“明白。”
与此同时,第一段训练视频已上线。画面粗糙,镜头晃动,拍摄者明显是战队成员随手录制。内容是
第380章 收集证据反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