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老百姓们开始动摇了。
高履行上朝的时候,特意奏报了此事:“殿下,流言已经平息了。”
李承乾却摇了摇头:“不够,还不够。光靠一张纸,是没办法完全消除百姓的疑虑的。”
他转头看向徐惠:“徐才人,你再出一策。”
徐惠沉吟片刻,说道:“殿下,不如我们择个日子,在杜曲园设个‘开坛日,邀请百姓亲临监督制药的全过程。让他们亲眼看看,这药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李承乾一听,顿时乐了:“好主意!就这么办!”
柳如意和裴雨柔得知此事后,也主动请缨,联名号召长安百姓踊跃报名。
崔明远听说东宫要搞什么“开坛日”,立刻跳了出来,嚷嚷着要派御史监场。
李承乾倒是无所谓,直接答应了。
不过,他又加了一个条件:“可以,但孙御医也要当众立誓,若有欺民,老夫自焚药炉谢罪!”
这消息一传出去,长安城彻底沸腾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连崇仁坊那些平日里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老儒,都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带着自家孙子,去杜曲园“开开眼界”。
“开坛日”当天,阳光格外热烈。
杜曲园里,人山人海。百姓们围着药炉,伸长了脖子,想看个究竟。
只见药工们一丝不苟,称药、研磨、合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双人复核,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一个老妇人突然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里捧着一包药,哭诉道:“我孙子昨天吃了这药,就吐得厉害,是不是这药有问题啊?”
这老妇人一闹,人群顿时骚动起来,议论纷纷。
徐惠却一点也不慌,她走到老妇人面前,轻声说道:“老人家,您别着急,我们这就当场化验这药,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说完,她命人取来化验工具,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化验残药。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孩子是因为吃了冷食,导致脾胃不和,才会呕吐,和药并没有关系。
徐惠当众把化验结果写在一块布幡上,高高地悬挂在药炉前。
百姓们看到东宫如此坦诚,不掩饰,不回避,反而主动把瑕疵公之于众,心里渐渐地安稳了下来。
临走的时候,竟然有个孩子捡起一块药渣,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
“我要带回去给我爹看,是真的。”孩子认真地说。
夜幕降临,杜曲园的喧嚣渐渐散去,只留下几盏灯笼,在微风中摇曳。
当夜,武媚娘潜至杜曲园外高坡,望见炉火通明……当夜,武媚娘潜至杜曲园外高坡。
炉火三色,照得半边天都亮堂堂的,像一颗随时要爆的雷。
百姓散去后,几个老头儿、老太太还跪在园门前,咚咚咚地叩着响头,那声音,听得人心里直发酸。
法融悄无声息地摸到她旁边,压低嗓子:“他们信的不是药,是你们肯让他们看见。”
武媚娘没吭声,一双眼睛像是要把那炉火给烧穿了似的。
良久,她才缓缓从怀里摸出一粒黑不溜秋的种子,指甲盖那么大,看不出是什么名堂。
她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坡土里挖了个坑,把种子埋了进去,盖上土,轻轻拍实。
“你让光透进来……”武媚娘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但语气却透着一股子狠劲儿,“可真正的暗处,从来不在炉边。”
她站起身,掸了掸手上的土,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那月亮亮得刺眼,像是要把所有的秘密都照出来似的。
风已入墙,呼呼地刮着,吹得人脸上生疼。
而影,正从墙缝里,一点一点地长出新的根。
武媚娘转身离去,身影没入夜色,只留下坡上那颗小小的种子,在月光下,静静地等待着发芽。
“娘娘,起风了。”法融道。
“是啊,这风……越来越大了。”武媚娘抬头望天,那双眼睛里,似乎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喜欢。
第54章 灯炉三色,照不见掌灯人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