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要说江南文士有没有风骨?
     有,肯定是有的。
     只是,这只是一小部分文士而已。
     大多数都是清高罢了!
     其实大部分读书人,就是心中妒忌罢了!
     这些读书人觉得贾琮凭什么让他们效命?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还没他们儿子孙子年纪大,他们心中不忿,宁愿看贾琮去死,也不可能给贾琮卖命。
     贾琮很快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知道之后,也只是冷笑一声罢了。
     之后,贾琮没做别的,就只是在告示下标明一行字。
     《成功应聘幕僚者,享有本伯爵向朝廷举荐为官的机会!》
     就是加了这句大白话,粗暴简单。
     贾琮就不信了,这下看你们还能不能忍得住。
     大虞一年一次科举,每次只取百来人。
     可大虞读书人百万之众,这个比例是百万分之一了。
     大虞朝有多少读了一辈子书,却连秀才都不是的人。
     读书科举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做官嘛!
     可想要从百万人中杀出来,谈何容易。
     而如今,贾琮居然给了他们另外一条路。
     这一夜,苏州城中有多少不得志的读书人失眠了。
     这可是青云之路啊!
     有的读书人,还在为自己的清高,而辗转难眠。
     而有的读书人,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张阳仁,年二十三,苏州人士,出身贫寒。
     父亲早死,是母亲和两位姐姐,含辛茹苦地供养他读书,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鱼跃龙门,高中状元。
     看着老母亲眼睛都花了,还要没日没夜地织布,看到两个姐姐早已是他人家妇,却还得挨着婆家的责骂,只为贴补他读书的钱财。
     面对这一幕,张阳仁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好好地回报亲人。
     可科举之路,难于上青天。
     想要从百万人中杀出来,谈何容易!
     苏州本就是文风最盛,人才辈出者,如过江之鲫一般。
     他一无名师教导,二无丰厚家财助他上青天,三无权贵看中他,他读了二十多年书了,只是一个童生,连秀才都不是。
     就在张阳仁快要绝望时,他得知贾琮贴出来的告示。
     一开始,这个张阳仁就已经动了心思了。
     只不过,他的老母亲知道这件事后,硬是不让张阳仁过去。
     用张阳仁老母亲的话说,苏州城都说这个忠勇伯活不长,所以她不想自己的儿子冒这个险。
     张阳仁重孝,所以没办法,只能听从老母亲的话。
     可是当贾琮贴出要为幕僚举荐为官后,张阳仁终于是忍不住了,哪怕有老母亲的阻拦,他也不从了。
     贾琮给出来的诱惑太大了,大得让张阳仁知道这件事后,当天夜里就偷偷地离开了家,来到了府衙门口。
     当张阳仁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府衙门口后,看到门口一幕后,便是一呆。
     来的时候,张阳仁以为,他会是第一个最先到的人。
     可到了之后,才看到,府衙门口已经呼啦啦一大群身着儒衫的读书人了。
     甚至,张阳仁还看到头戴方巾的读书人。
     而方巾只有秀才能戴,连秀才都急着过来了。
     看到这一幕,张阳仁原本激动的心,彻底平静下来了。<

第487章 王者之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