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6章 白起改天工(中)[2/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李明衍仔细端详着墙上的诗句,那些古朴的字迹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作为一个熟悉古代文学的现代人,他很快就认出了这些诗句的来源。
     34;这是《天问》!34;李明衍惊叹道,声音中满含敬意,34;屈子的《天问》!34;
     周文和庄贾都围拢过来,周文更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34;确实是三闾大夫的传世名篇!能在这里见到石刻,真是三生有幸!34;
     阿漓也被这些充满哲学思辨的诗句所震撼:34;39;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39;作者对天地宇宙的思考,真是深邃无比。34;
     34;39;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39;34;庄贾轻声吟诵着。
     众人沉浸在这些不朽诗句的文学魅力中,纷纷感叹屈原的才华横溢。但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邓起忽然开口了:
     34;诸位,我有个疑问。34;邓起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文学欣赏,34;我不懂什么诗词歌赋,但是...这些句子听起来怎么有些奇怪?34;
     34;奇怪?34;李明衍转向这个一向实用的护卫,34;你发现了什么?34;
     邓起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34;我只是觉得,39;圜则九重39;...我们刚才不是说云梦泽有九个主要汇水区吗?还有39;八柱何当,东南何亏39;,我们观察水流时,不正是发现东南方向的水道有问题?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周文惊讶地看着邓起:34;你是说...这些不止是辞?34;
     34;我不知道啊,34;邓起老实地说道,34;我就是觉得,如果把这些话当作是在问水的事情,好像也说得通。比如39;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39;,我们外面看到的,不就是有人故意让水向东南流吗?34;
     李明衍心中一震,重新审视着墙上的《天问》。如果从邓起的角度来看,这些原本充满哲学意味的句子,确实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34;邓起的观察很有道理,34;李明衍缓缓说道,34;但这也可能只是巧合。毕竟《天问》本来就是一首充满疑问的哲学作品...34;
     34;可是,34;子彻也插话道,34;如果真是巧合,为什么这么多句子都能对应上我们看到的情况?34;
     正当众人在争论时,韩谈在偏殿的角落发现了异常:34;先生,快来看这里!34;
     众人走过去,只见在偏殿最隐蔽的角落,有一块看似普通的石板。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块石板的材质与周围墙壁略有不同,而且边缘有被移动过的痕迹。
     李明衍和周文合力将石板移开,露出了一个小小的暗格。暗室内并没有竹简或其他易损的物品,而是一块精心雕刻的石碑,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34;屈平,字原,楚之忠臣也。顷襄王二十一年,大夫以流放之身,居云梦,探查秦将白起改水之秘。历三载寒暑,终悟其全貌...34;
     34;设机关于水道关键处,化楚之屏障为秦之利器。大夫忧国忧民,昼夜不息,绘图测算,期以破敌之策献于君王...34;
     34;然大夫上书不达,言路不通,孤军奋战,势单力薄。最终抱石沉江,以死明志,实国之痛憾...34;
     34;门人等不忍大夫忠烈湮没,特刻此石,以记其功。34;
     34;大夫尝言:3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9;其精神不死,其志业不绝。后人读此,当知大夫之忠,当循大夫之志,当成大夫之业...34;
     34;门人某等谨记。34;
     读完这段碑文,李明衍陷入了深思熟虑。他除了如其他人那般感慨屈原的忠烈,而是在内心飞速地盘算着另一层含义。
    喜欢。
  

第246章 白起改天工(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