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4章 天下需归一(上)[2/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地图,以浮雕形式呈现出水系网络。
     34;这...这是黄河流域的完整模型!34;李明衍惊叹道,目光在石图上游走,34;从龙门以东,直至入海口,每一条支流,每一处滩涂,都一一呈现。不可思议...!34;
     众人围绕石台仔细观察,只见石图上的河道不只一条,而是呈现出多条平行或交错的线路,如同一张复杂的网络。
     34;这些不同的河道,是什么意思?34;秦勇靠近石台,皱眉问道。
     李明衍皱着眉头,想了很久,犹豫的说:34;这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河道,而是不同时期黄河的流向!大禹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水文情况,更预见了千年之后黄河可能的变迁!34;
     34;怎么可能?34;秦勇难以置信,34;就算是禹神,也无法预知千年之后的事吧?34;
     34;不是神力,而是扎实的推演。34;李明衍沿着石图边缘行走,指向几处特殊的标记,34;禹王通过观察地势走向、土质变化、水流侵蚀规律,推演出黄河在不同情况下可能的走向。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禹王懂得这一点,他治理的不只是水,更是时间。34;
     彭越指着石图上一处标记问道:34;你看,这条线是不是和现在的黄河路线相同?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禹王竟能预见黄河改道...这些标记,好像是某种纪年方式34;卢敖喃喃道。
     阿漓闭上眼睛,默默的推算:34;若按大禹在如今两千年前计算,恐怕这个指的是约300到400年前,黄河改道。34;阿漓用手一指模型,34;按禹工们的估计,若黄河发生重大改道,入海口要南移至如今齐国之内,且不会再回归故道。34;
     秦勇眼前一亮:34;姑娘说的故道不会回归,与我军中记载相符!百年前,赵国曾决黄河水灌齐魏联军,导致黄河分两股入海。北股经我燕国入海;南股维持主河道,属齐国。但这种双河道格局仅持续十余年,随后主流便回归了南路。34;
     李明衍点头:34;正是如此。燕国立国八百余年,有完整的水文和军事记录,得以在燕春秋和军事记录中都记载和见证这一变化。34;
     众人继续研究石室内的遗迹,邓起一直专注于一块刻有复杂水文图案的青石板,他专注的面容在火把映照下显得异常严肃。他用被海水泡浮肿的手指反复描摹着石板上的纹路,似乎在验证某种猜测。良久之后,他抬起头,双目炯炯有神。
     34;先生,若按禹工们的推算,一百年后,恐怕黄河还要改道,而且禹工们不知道现在的鸿沟,对水系的影响,按此推算,黄河改道,怕要不了五十年了。34;
     李明衍闻言迅速走到邓起身旁,俯身细看那块石板。他眉头紧锁,手指轻抚过石板上的刻痕,仿佛在触摸历史的脉络。
     34;你说得对。34;李明衍凝重地说道,指向石板上的一条线路,34;禹工们基于当时的地形和水文数据,预测了黄河数百年后的走向。但他们未能预见到后世人为开凿的鸿沟对水系的干扰。34;
     秦勇凑近观看:34;这鸿沟之事,可是何故?34;
     李明衍解释道:34;魏国为了开发大梁,人为的改变了黄河流域的水系,加速了河床淤积和地势变化,使得黄河改道的周期缩短。34;
     阿漓闻言,不由得苦笑一声:34;禹工们再神奇,也没法预料到后人的水利动作啊。34;
     李明衍点头,低声说道,34;水知道合流的力量,人却常常忘记。34;
     李明衍缓缓道,34;若黄河改道提前三百年,那么现在的治水方案将全部失效。各国若继续各自为政,互相掣肘,恐怕到时将无力应对这场灾难。34;
     李明衍他站在石台前,久久沉思,眼神越发坚定。
     34;水患不等人,大势亦如此。34;
    喜欢。
  

第154章 天下需归一(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