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章 流沙渐清澄(下)[1/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福眼中闪过一丝深意:34;何须知晓?水到渠成,功成身退,方为上策。34;
     话音刚落,郑国带着几名工匠走来,兴奋地汇报改良后的磁石阵列已经初步搭建完成,询问两人可否前去观看。
     李明衍与徐福同时应允,跟随郑国来到第二级沉沙池边。只见工匠们已在池底铺设了一层特殊的石板,石板上嵌入了经过赭石处理的磁石,排列成精妙的阵列。
     34;请看!34;郑国指向一处试验区,那里有一个小型模型,模拟了水流通过磁石阵列的过程。
     当混有铁质矿物的泥水流过时,肉眼可见地变得清澈了许多,而磁石阵列上则附着了大量黑色颗粒。更神奇的是,这些颗粒并未使磁石饱和,反而仿佛能自动调节,保持稳定的吸附力。
     34;这...34;李明衍惊讶地看向徐福,34;徐方士,这磁石阵列的排列方式...34;
     徐福淡然一笑:34;不过是参考了北斗七星的排列罢了。天象有序,万物皆循,道法自然而已。34;
     李明衍一时语塞。徐福这番说辞表面上是道家玄学,实则暗含电磁学原理。将磁石按照特定角度排列,确实能形成更高效的磁场,这是现代科技的应用,却被徐福巧妙地包装成古代天象学说。
     34;大才!34;郑国由衷赞叹,34;二位合作,竟能创造如此奇妙的装置。若能在三个沉沙池全面应用,泾水清澄指日可待!34;
     工匠们也纷纷围观称奇,议论这项新技术将如何改变泾水治理的前景。一时间,工地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
     李明衍却无法释怀。徐福此举显然别有用心,但究竟为何要帮助自己成功?
     34;徐福,你到底想干什么?34;李明衍压低声音,直接质问。
     34;因为我与你一样,都是棋子,不同的是,我早已看透了棋局。34;徐福神秘地低语。
     一个月后,三级沉沙系统全面建成,成效显着。泾水流经沉沙系统后,浑浊度降低了七成以上,水质明显改善。沿岸农田灌溉使用这些水后,农作物生长状况也有了明显好转。
     更引人注目的是,自沉沙系统启用以来,上游韩国矿场排出的污水竟然逐渐减少,最后几乎停止。据边境斥候回报,韩国人在看到沉沙系统的功效后,已悄然撤回了大部分采矿人员,显然认识到继续污染已毫无用处。
     就在秦王亲临视察前一日,韩国竟派遣使者前来,声称愿意34;遵守古老条约,合理开采,避免水源污染34;,言辞间明显示弱。
     秦王嬴政亲临视察,龙颜大悦。他站在高台上,俯瞰三级沉沙系统的壮观景象,连连称赞:34;李水官不负寡人望,短短一月,便使泾水清澈如此,实乃大功一件!34;
     李明衍谦虚回应:34;大王过奖。此乃郑先生与诸位工匠共同努力之功,臣不敢独占。34;
     34;郑国?34;秦王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郑国,34;你便是那位隐居乡野的水利专家?寡人久闻其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34;
     郑国躬身行礼:34;老臣不过略通水理,能为秦国尽绵薄之力,实乃荣幸。34;
     秦王满意地点头,随后挥退左右侍从,只留下几位心腹大臣、李明衍与郑国:34;两位可知,昨日韩国使者前来求和?他们害怕了!34;秦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34;你们这沉沙系统,不仅治水,更是破了韩国扰我边境的谋划,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34;
     赵易上前一步:34;大王明见,此次韩国失策,已露弱点。我军若顺势讨伐,正可名正言顺!34;
     秦王轻抚剑柄,意味深长道:34;不急。韩国主动求和,已承认污染之罪。这口实寡人先留着,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讨伐不迟。水患既除,韩国示弱,两位立下大功!34;
     李明衍听出秦王话中之意,不禁暗自思忖:三级沉沙系统本是解决水质问题的技术手段,却成了政治角力的筹码,既化解了韩国的34;污水攻势34;,又为秦国留下了随时可以发动战争的借口。
     秦王环视众人,声音洪亮:34;两位才智超群,堪称天下水利奇才。寡人决定,重重赏赐!更有重任,即刻相商!34;
     当晚,秦王宫内华灯璀璨,殿中筵席数十,文武百官济济一堂。这是秦王为庆祝泾水治理成功而设的庆功宴,朝中重臣皆来赴宴。李明衍作为功臣,被安排在上席,离秦王不远。
     席间,秦王嬴政亲自举杯:34;李水官解泾水之患,寡人甚慰之!34;
     众臣随声附和,李明衍谦逊应对,却注意到殿侧一个意外的身影——徐福正站在秦王身侧,不时低声进言,神态亲近。这是当日在都江堰险些酿成大祸的黑衣方士,如今竟在秦王左右,备受信任。
     34;这徐福得王上此等信任...都江堰他所做之事,不知秦王知与不知。34;李明衍心中计较,面上却不露声色。
     正当众人畅饮之际,秦王忽然问道:34;郑国先生,闻你精通水利,今日泾水之患已除,可有其他良策为我秦国开源?34;
     席间众人安静下来,目光聚集在郑国身上。郑国缓缓起身,行礼道

第17章 流沙渐清澄(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