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各朝有各朝的闹腾,但今日说到底,还是元宵节。
     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还是那句话,在秦汉时,这种大节日,那是贵族的节日。
     史记乐书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
     所以秦汉现在办的,是祭祀。
     对于这个,游客们都熟的很。
     这些古人,但凡碰着个节日,那起源十有八九是拜神。
     上场帮着祭祀的闽人和潮汕人老多了。
     “陛下哦,哇咖喱供哦!这个钱要这样弄!”
     一个操着闽地口音的游客正在教着嬴政怎么搓纸。
     那手法熟悉的,一看就是初一十六没少拜拜的。
     还有那拜太阳神的,东皇太一,嗯,和太阳神熟啊,那一起拜了呗?
     好一个元宵夜,先从秦汉的拜拜开始。
     不过正经的玩,目光就得到唐宋明三朝。
     李隆基把元宵节定为灯节,取消宵禁,夜游三日!
     今日在大唐城,也是直接拉满了各种灯!
     火树银花开,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以往只能在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中感受一二的大唐上元灯节。
     在今天,展现在了现代的游客面前。
     今夜大唐所有的院子,楼阁,全部上灯。
     和春节搞得表演不同,元宵节没有表演,只有穿越。
     穿越到正月十五的唐朝,去感受千年前的元宵。
     梨园培训的歌女们穿戴着几百贯钱造价的首饰衣裳,在各个夜宴场合唱着歌。
     随机走进一处宅邸,就能听见丝竹之乐。
     院子里摆着案几,酒水点心,香炉,一应俱全。
     不喝酒也没事,可以去尝尝杜如晦精心研制的茶。
     只要你能顶得住这家伙往里怼孜然的举动,喝的惯的话,其实还不错的。
     实在觉得离谱,就当杜如晦煮茶是表演吧,至少人家的茶具是真的雅致。
     但上元节作为古代的情人节,最重的气氛还是你侬我侬。
     盛装的游客,把自己化成大唐姑娘的样子,小郎君们也生平第一次抹上了脂粉。
     火树银花下,拉着手逛长安。
     惜取少年时,人生没几年这般的光景。
     在赚外快的刘大福那买一个代销的大唐灯笼,年轻时,一个灯笼比黄金都更能让姑娘展颜欢笑。
     “瞧一瞧看一看!百枝树灯要来咯!”
     杜甫高喊着,让游客们往这儿来看一看。
     百尺高的树灯升起。
     这时候,景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
     无数的灯在树灯之上挂着,美轮美奂,看的人忍不住许愿。
     这种牛逼的玩意,不许个愿实在浪费。
     月色都被力压一头。
     沿着大唐城主街道一路下去,两边是无数的灯笼,除了作为灯笼以外,还有元宵节不落下的活动。
     猜灯谜。
     虽然倒霉的学子们元宵前就得开学,但今晚还是求着父母来,问就是找杜甫,绝对管用。
     家长们其实也是感慨的。
     小时候,元宵夜是有味道的。
     大街小巷

第632章 元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