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城的清晨,一队队传令兵纵马疾驰,朝着草原深处奔去。
他们手中高举着盖有天赐可汗印信的令旗,所经之处,牧民们纷纷跪地叩拜。
白烬伫立在城楼之上,凝视着渐渐远去的传令兵。
自抢了东狄的济尔哈琅和豪革之后,燕山军如今在草原上的威望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征调草原骑兵,已无需像从前那样召开忽里台大会,只需一纸盖有“天赐可汗”金印的征召令,各部落便会竞相派遣精锐前来参战。
“这比往昔省事太多了。”白烬不禁感慨道。
城外的军营已然搭建完毕,静候各部落征召的草原骑兵到来。
白烬展开羊皮卷轴,其上清晰地标注着各部落的征兵配额。
如今他征兵无需担忧数量不足,只需把控好质量——限定每个部落的出兵上限即可。
“倘若放开征召,”白烬对身旁的赵小白说道,“不出半月,我便能组建一支十万之众的大军。”
赵小白轻轻摇头,道:“若掺杂老弱充数之兵,恐怕连行军都会成为难题,况且真定府的后勤也难以承受。”
“的确如此。”
白烬接着说道,“所以要让各部落派遣精锐前来。战利品和军饷按照军功和人头分配,他们自然清楚该派遣何种人等。”
各部落出兵征战,目的便是获取战利品和军饷,故而自然会派出精锐青壮。
待军队集结完毕,燕山军会进行严格筛选,将兵员分为三个等级:
一等兵,皆是精悍善战之士,每月可领取全额饷银——一石杂粮、两斤盐、三斤茶饼、一匹棉布,即便服役不足一月,也按一月发放。
二等兵,要么是年轻力壮但经验匮乏的新兵,要么是气力衰退的老兵——少发放一斤茶饼,棉布也仅有半匹。
至于那些滥竽充数的老弱病残三等兵,一律遣返回原籍。
不仅取消该部落的出兵额度,将名额转由其他部落补充,连战利品的分红也会相应削减。
在草原上,一月的全饷待遇足以维持全家小半年的生计。
白烬、霍无疾、吕小步、赵小白等人,带兵风格虽各有千秋,但在选兵方面却都顶级的。
燕山二十将,除李玄霸之外,个个都具备识兵选锋的能力——这是为将者的最基础的素养;
若连兵员的优劣都无法分辨,只能算将领中的二流角色。
两天后,从各处汇聚而来的草原骑兵,多则数百,少则数十,正朝着天赐城集结。
城外的军营校场上尘土飞扬,各部落的骑兵牵着战马,列队等候挑选。
白烬背着手,站立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视着人群,宛如挑选货物一般,审视着各部落送来的骑兵和战马。
“牢记规矩。”他对身旁的霍无疾说道。
霍无疾微微点头,手中握着名册。
“开始选兵!”
这些草原汉子身着各式各样的皮袄,有的背着祖传的角弓,有的握着新得的铁刀,但他们眼中的渴望如出一辙。
选兵允许约斗:若二等兵不服,可在燕山军总旗以上军官的监督下,挑战同部落的一等兵,一般比试骑射或摔跤,被挑战者选。
胜了便可获得一等兵袖标,败了则需在服役期间为胜者牵马打杂,充当杂役。
毕竟同属一个部落,输不起便会遭到众人的排挤。
不过,每人仅有一次挑战机会。
一斤茶饼、半匹棉布,对于大多贫困的牧民而言,足以换取三只羊,对赤贫者来说,更是相当于半个家当。
因此,没人会对同族手下留情,出手皆是全力以赴。
选兵工作进展迅速。
霍无疾如同挑选马匹一般,在人群中来回穿梭,不时让士兵张开嘴查看牙口,或是突然出拳试探其反应。
被他拍过肩膀的汉子,要么喜笑颜开地领取双V袖标,成为一等兵,要么灰头土脸地退入二等队列。
&nb
第391章 选兵是为将的基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