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双眼眸漆黑深沉,仿若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老臣……”他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
     曹祯露出笑容,那笑容令诸葛明心头一颤。
     “无需回答。”皇帝轻声说道,“朕已明白。”
     “大军战败之事,应当有个了断。”
     曹祯转身迈向案几,拿起最上面的那份奏章,“英国公张维蒙蔽圣上听闻,欺瞒上天,虚报大捷,判处剥夺爵位,满门抄斩。”
     诸葛明心头一震,说道:“陛下,满门抄斩是否……”
     “老师觉得处罚过重?”
     曹祯冷笑一声,“百万生灵遭受涂炭,朕未诛他十族已是仁慈之举。”
     诸葛明望着曹祯执笔批红的动作,那力道几乎要将纸张戳破。
     他暗自叹息,斟酌着言辞道:“老臣所担忧的是金陵城内的其他勋贵。倘若打击范围过广……”
     “那就先杀鸡儆猴。”
     曹祯放下笔,抬头之际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其余勋贵将领,老师自行斟酌处置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所定下的处罚折中了君臣二人的意见:英国公满门抄斩,参与北伐的勋贵军官罚俸一年,视后续调查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置。
     这也算是给了大批勋贵一颗定心丸,不会对他们过度追究。
     接下来是对兵部尚书余廷益的处置。
     当吏部尚书张白圭站出来求情时,诸葛明抬手制止了他。
     余廷益是他的学生,也是朝中少有的实干之才,但在如此重大的败仗面前,身为副总指挥难辞其咎。
     “斩监候。”诸葛明说出这三个字时,声音异常平静。
     用余光扫视时,他见曹祯正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他,似乎在评估他是否真能狠下心来处置自己的门生。
     兵部事务暂由左侍郎曾仲涵代管——这位当初在内阁巧妙引导圣意的主事者,在这场大清算中竟得以全身而退。
     户部尚书司马藩则接连遭遇灾祸。
     先是其第九房小妾之父与代山往来的书信在金陵传得沸沸扬扬,迫使他亲手处死爱妾以证明自身清白。
     接着龙江、常平二仓亏空案发,尽管仓管自尽、仓大使“意外”身亡,总督仓场侍郎主动认罪,但在狄怀英的查证下,竟牵扯出司马藩。
     司马藩最终以“御下不严,严重渎职”的罪名被革去户部尚书及内阁职务,仅保留官身。
     如此处置已是极限——其妹贵为太后,父亲又是当朝右相,若再加重处罚,不仅太后颜面尽失,就连皇帝和右相也会陷入尴尬境地。
     这不禁让人忆起当初的户部郎中羊百里,就是因为没看透这层关系,才落得那般下场。
     正如忠孝帝君那句令人痛心之言:“你是说,朕的舅舅也会贪污叛国?”
     司马家背后是半个江南的士绅,司马嵩虽称病在家,却依旧担任右相之职。
     右相司马嵩自英国公出征后便称病不出,此次更是上表请求乞骸骨还乡,却被曹祯与诸葛明双双驳回——江南赋税还需司马家协助征收。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适时推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替罪羊——校尉李善德被指为东狄奸细,罪名是隐匿兖州军情。
     不出三日,李善德全家老小便被押赴刑场问斩。
     东厂提督黄景虽觉此事蹊跷,但想起干儿子骆养性先前透露的英国公虚报战功一事,若真追究起来可能会牵连到自己。
     朝廷很快下达了对齐州军的处置诏令:残部并入禁军进行整编。
     齐州经此一役元气大伤,蒙家更是损失殆尽,连带着本该由蒙田承袭的济南侯爵位也被搁置一旁,暂不提及。
     曹祯此刻心中郁结难消,既痛恨勋贵无能,又埋怨各州将领畏战,尤其对张克更是咬牙切齿——若非燕山军拒不南下,致使南北夹击之计落空,战局何至于此?
     诸葛明再三进言:“燕山军如今是北方最后一股强大军力,理应加以安抚。”
     诸葛明深知其中利害关系,进言说道:“燕山军现为北疆的中流砥柱,应当以安抚为首要举措。”
     然而曹祯执意不从,对于他心中这个导致全局溃败的罪魁祸首,他恨不得立即问罪,更别提给予封赏。
     诸葛明再三劝谏无果,只得暂且将此事搁置。
    喜欢。
  

第367章 清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