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4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三)---全球火灾[1/2页]

我眼中的宇宙世界 金中水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京基地会议室,老莫、吴月月、何涛、小欣、郭甘等人
     在观看着地球文明发展历程影像视频,
     老莫示意吴月月暂停播放影像视频,
     并好奇地问道:“月月,地球经过100年的发展之后,
     地球上的能源怎么会越来越紧张呢?中国不是一直在研究开发新能源吗?
     而且我看当时全球都跟随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了,
     对于传统能源没什么需求量了吧?”
     郭甘接过话茬说道:“老莫前辈,是这样的啊,
     当时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强烈,气温也在持续升高,
     南北两极的冰川逐渐融化,全球整个海平面上升了10米之多,
     许多岛国已经不复存在,比如日本当时的国土面积就减少了一半还多,
     其他一些小岛国完全淹没了,海洋气候也越来越恶劣,
     很多陆地生物物种也被地球恶化的气候所影响濒临灭绝,
     为了控制住地球的温室效应不再扩展,
     联合国环境署召集了全球科学家,相关专家研究治理方案,
     希望能找到一种可行方案,能给地球降降温。”
     何涛继续问道:“温室效应根源在于全球二氧化碳含量高,
     大气层中废气增多才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100年前,全球使用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
     应该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欣接着解释道:“何涛,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公元2112年说起,
     那个时候,地球经历过一场特大火灾,具体情况看一下那年的火灾情形吧。”
     小欣说完将时间调频至2112年,堪称世界末日的全球大火灾。
     调出2112年数据时,全息影像突然扭曲成灰暗色调,
     背景音效加入刺耳的警报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增大,人口密集。
     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城市中各种电气设备、
     化工设施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迅速蔓延。
     像东京、纽约这类超大型城市,
     若火灾发生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区或居民区,
     将影响众多高楼大厦和大量居民的生活。
     地球的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区域仍然存在。
     亚马孙雨林、潘塔纳尔湿地等,这些地方的火灾由自然因素
     (如雷击)或人类活动(如非法砍伐后的焚烧)引起。
     以潘塔纳尔湿地为例,在2112年可能由于气候异常导致干旱,
     使得湿地植被干燥易燃,从而引发大规模火灾。
     2112年全球大火灾全记录
     (一)灾难触发机制
     自然系统崩溃
     亚马逊雨林因连续8年无雨季,80%区域碳汇功能逆转为碳源。
     太平洋垃圾带形成巨型可燃聚合物漩涡,遇雷击引发连锁燃烧。
     人类技术反噬
     太空太阳能板因臭氧层空洞加剧,表面温度突破耐热极限引发爆炸。
     地下核废料库因海水倒灌发生链式反应,释放放射性尘埃加剧火灾扩散。
     (二)灾难具象化呈现
     视觉冲击:
     全息影像中,东京湾漂浮着燃烧的塑料岛,
     悉尼歌剧院在火海中崩塌,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因高温爆裂如水晶雨坠落。
     感官模拟:
     会议室启动环境同步系统,众人闻到混合着焦糊味的酸性空气,
     皮肤感受到45℃高温与90%湿度的窒息感。
     核心矛盾揭示:
     21世纪末期,核聚变、可控核裂变等清洁能源虽取得突破,
     但核心技术仍被少数国家垄断,全球能源分配不均加剧。
     例如,非洲地区因缺乏资金与技术,新能源覆盖率不足30%,
     被迫依赖化石能源。
     新能源产业链存在34;隐性碳排放34;问题。
     光伏板生产需消耗大量铝材与硅料,
     风力发电机叶片含氟聚合物难以降解,导致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完善。
     能源替代速度与需求增长失衡
     全球人口突破100亿后,能源消耗量以年均4%速度增长,
     远超新能源产能增速(年均2.3%)。
     2090年代,太

第594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三)---全球火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