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2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一)[1/2页]

我眼中的宇宙世界 金中水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京基地会议室,老莫、何涛、吴月月、小欣、郭甘等人
     还在继续交流着,老莫好奇地问道:“月月,自从我们离开地球之后,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否让我们见识一下啊?”
     吴月月回应道:“当然可以啊,你们想从何时开始了解呢?”
     何涛说道:“月月,就从古兰家族地球基地被摧毁之后,
     我和老莫、影女士等人一起前往寻找钟元和红玉的时候开始吧,
     那年应该是公元2056年吧,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吧。”
     吴月月回应道:“好的,我设置好时空频段,
     将那段历史发展历程的全息影像视频调出来啊。”
     月月说完,双手轻轻点击会议室前面超大全息屏幕,
     时间定格在公元2056年,当时地球人类文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公元2056年,地球人类文明高速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位于东方的中国在当时的科技领域
     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人工智能、
     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首屈一指,无人能比。
     西方美国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但始终未能超越中国的科技发展,
     全球经济贸易繁荣,当时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的数字人民币
     作为全球结算货币,替代了先前美元结算,
     打破了美元作为唯一世界货币的格局。
     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温室效应不断显现,
     传统能源超负荷使用,更加剧了地球气候的恶化。
     中国一直倡导开创清洁新能源,并成立了全球清洁能源联合开发协会组织,
     全球大部分国家均加入了该国际组织,
     共同探索研究地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希望还给地球母亲一个全新的面貌
     (画面切换,细节展现)
     繁华都市景象
     公元2056年的中国,城市天际线被各种造型独特的摩天大楼占据。
     这些大楼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不仅坚固耐用,还能高效吸收和转化太阳能。
     北京、上海、深圳等超级都市的上空悬浮着由AI导航的立体交通网络,
     全息投影广告与智能无人机群交织成动态光幕。
     街道上,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川流不息,
     它们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导航和交通协调,
     几乎不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
     行人手中拿着轻薄如纸的智能设备,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各种交互。
     搭载自主意识模块的仿生机器人穿梭于生态建筑群间,实时响应人类需求。
     城市中央的34;智脑塔34;作为国家级AI中枢,
     通过量子计算协调全国能源、物流与公共服务,
     其表面流动着实时更新的数据瀑布。
     医疗与教育革命
     在深圳的34;未来生命中心34;,AI医生通过纳米机器人完成血管级微创手术,
     手术室内悬浮屏同步显示患者的基因图谱与AI预测的术后恢复路径。
     课堂上,教师与全息AI导师协作教学,
     系统根据学生脑电波波动调整知识传递节奏,
     深度学习模型甚至能预判学生的认知盲区。
     工业与农业新生态
     长三角的零碳工厂中,千万台协作机器人组成动态生产线,
     通过群体智能算法实时优化生产流程。
     西北戈壁的垂直农场由AI气候控制系统主导,
     沙漠中生长的转基因作物通过机器人收割后,
     经量子加密物流网48小时内直达全球餐桌。
     科研中心内景
     在中国的顶尖科研中心,一群科研人员正围绕着一台
     超级人工智能计算机忙碌着。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复杂的代码和数据,
     人工智能系统正在对新能源的开发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
     旁边的实验室里,新能源电池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这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寿命等优点,
     将为未来的交通和能源存储提供强大的支持。
     人工智能实验室里,超级计算机不断地进行深度学习和模拟实验,
     研发出更强大、更智能的AI系统。
     新能源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能源转换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高效地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
     实验室的墙壁上,实时显示着全球能源消耗和气候数据,
     时刻提醒着他们肩负的责任。
     人类内心感受
     技术共生者的自豪:年轻工程师在脑机接口实验室调试第三代神经交互设备时,
     感叹34;三十年前的开源运动让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参与创造未来34;。
     文化传承者的矛盾:一位非遗传承人抚摸着AI复刻的宋代汝窑瓷器,
     既惊叹于算法对釉色裂纹的完美模拟,又担忧人类技艺的独特性被消解。
     伦理思考者的警觉:伦理学教授在《人机共生宪章》修订会议上强调:
     34;当AI能自主生成情感逻辑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义39;生命权39;的边界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典型对话片段
     场景:杭州西湖边的量子咖啡厅
     【两位分别从事AI伦理与机器人研发的学者对话】
     伦理学者(轻触桌面调出全息报表):34;你们最新发布的39;共情模块3.039;,
     情绪模拟误差率仅0.7%,但情感专利化是否违背了开源精神?34;
     工程师(将咖啡杯推向桌沿,杯底自动续满):
     34;深度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全部开放,但情感交互模式属于创作范畴。
     还记得2025年DeepSeek的开源策略吗?我们延续了技术普惠,
     但鼓励个性进化。34;
     伦理学者(凝视窗外与游客对弈的围棋机器人):
    

第592章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