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6章 对姬清颜的扶持加码?[1/2页]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画凌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这又牵涉到了这个世间是一个最高运行规则:道。
     人类社会强调的是长治久安。
     长治久安就是道的一部分。
     短时间内疯狂印钱往市场上撒,快速造成恶性通胀,就是违背人类社会“长治久安”这项基础原则。
     这不是治国之道,这是涸泽而渔,是自取灭亡。
     所以,21世纪的货币政策,除了印钱这样的量化宽松,还有一个词叫量化紧缩。
     量化紧缩,通俗来说就是将资金从经济中抽离出来。
     “现在粮价如何了?”李彦突然问道。
     “京畿九月的粮价上升到1600文一石,上个月回落到1300文一石,主要还是从魏国买了不少粮食,填充到京畿的市场中。”沈彬说道。
     “苏常的粮价比较稳定,今年一直在1500文一石,比太康七年的1000文一石贵了不少。”公孙赞说道,“这也是朝堂中最近有一些官员又开始反对银行的原因。”
     李彦知道,曹谦德是反银行的头号投机分子。
     其余的可能是真的反对银行。
     这无伤大雅。
     “印了那么多钱,粮价上涨也算正常。”李彦说道,“现在一个工人一个月的俸禄是多少?”
     “一个工人一个月的俸禄平均是二两银子,如果算上一个五口之家,如果勤劳肯干,一个月收入四两银子问题不大,五口之家一个月粮食消耗可能花费二两,剩余二两用作一些其他日常消费,存一两。”
     沈彬说道。
     “臣对京畿一些地方做过调查,基本符合这个情况,但这仅限于城区的。”
     公孙赞说道:“如果是农村乡里,农民除了还银行本金和利息以外,吃是靠自家,剩余的粮食卖出去,粮价稍微涨一点点,对他们来说也算好事。”
     李彦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粮价控制在一石1500文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是吗?”
     “是的。”沈彬说道,“这样城里的工人、吏员能消费得起,也不会谷贱伤农。不过,我们从魏国和晋国买了不少粮食,投入到市场上,才维持着这个价格,若是魏国和晋国突然切断粮食的买卖,必然造成城里粮食短时间上涨。其他地方的粮食如果要填补过来,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大量的运输,比起我们在汴河、汉江一带直接与魏国、晋国交易粮食,成本可能要高不少,那便无法调控粮价了。”
     公孙赞说道:“虽然朝廷的仓平司储存了大量粮食,但那只能应急,却无法真的治本。”
     “如此说来,全面打开南海的商线,迫在眉睫了?”李彦说道。
     “恐怕是的。”沈彬说道,“为了防范于未然,我们必须再增加粮食进入线路。”
     “魏国短时间内未必会跟我们完全切断,否认银钞交易。”公孙赞说道,“魏国一直还想要更多精盐,就必须使用银钞。”
     “那一旦魏国掌握了精盐,就能随时撕毁银钞协定了。”李彦说道,“无论如何,明年上半年必须打开南海的商路。”
     十二月初三,云中,马邑。
     “殿下。”欧阳烨走进去,行了一个礼。
     “鄯州的情况我都听说了。”姬清颜放下手中的那本《国家市场经济》的书。
     “陆康连续数次击败羌人,实在出乎预料。”欧阳烨苦笑道,“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夏军恐怕不会走了。右相在朝堂上点名要您去解决鄯州的问题,他是故意如此!”
     

第416章 对姬清颜的扶持加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