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五十九)[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韩志明看了鲁为民一眼,没有接话,只是又喝了一口酒。
     陈新军又搬来一个大酒罐:“再来点,这罐是五年的陈酿。”
     鲁为民眼睛发亮,主动把酒杯递过去:“陈大哥这手艺,开个酒厂绝对发财!”
     “庄稼人,就这点手艺。”陈新军憨厚地笑着,“志明小时候最爱闻我酿酒时的香气。”
     林老太太看着两个儿子,眼中满是欣慰:“新军虽然没读多少书,但踏实。志明有出息,是咱们全家的骄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志明握住母亲苍老的手:“妈,我这些年工作忙,没能常回来看您……”
     “知道你忙。”林老太太拍拍儿子的手,“新军一家照顾我很好,你别担心。”
     鲁为民见状,赶紧举杯:“我提议,为韩主席一家团聚干杯!也为小店村的发展干杯!”
     众人举杯相碰,酒液在杯中晃动,映照着每个人不同的表情。
     不知不觉,八斤玉米酒已经见底。鲁为民说话开始有些大舌头,但兴致却越来越高。
     “韩主席……不,韩大哥!”他搂着韩志明的肩膀,“您看我在西城县也干了四年了……这次调研报告……”
     韩志明轻轻拨开他的手:“鲁书记,酒喝得差不多了。明天还要调研,今天就到这里吧。”
     鲁为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对对对,您说得对。我还得去古梯田那边安排明天的调研。”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那……那我先告辞了。”
     送走鲁为民一行人,老宅终于安静下来。韩志明陪着母亲坐在院子里,夜风轻拂,带来稻田的清香。
     “那个鲁书记,”林老太太突然开口,“心思太重。”
     韩志明苦笑:“妈,您还是这么敏锐。”
     “你大哥虽然老实,但不傻。那个刘支书拿来的好酒,一看就是有人安排的。”林老太太望着星空,“志明啊,官场上的事妈不懂,但记住,无论走多远,根在这里。”
     韩志明沉默良久,点点头:“我知道。”
     次日清晨,韩志明被手机铃声吵醒。是鲁为民打来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精明干练。
     “韩主席,调研组已经出发前往小店村了。刘万顺那边都准备好了。”
     当韩志明来到村委会时,调研组的专家们已经在查看村里的资料。刘万顺穿着崭新的白衬衫,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
     “……我们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看到韩志明进来,他更加起劲,“这都是韩主席家乡的成就啊!”
     韩志明皱了皱眉:“刘支书,成绩是村民干出来的,不用往我脸上贴金。”
     鲁为民赶紧打圆场:“韩主席谦虚了。不过小店村的发展确实是我们县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调研组在村里走访了一上午,与村民交谈,查看稻田和加工厂。韩志明特意去了几户贫困家庭,详细询问他们的收入情况。
     “秦龙公司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吗?”他问一个正在晒稻谷的老农。
     老农喜笑颜开地说:“是的,确实比市场价要高。”
     中午的座谈会上,鲁为民做了长篇汇报,重点强调了县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举措。韩志明认真记录,偶尔提问。
     “林小华同志在西江镇时的党建工作确实很有特色。”鲁为民又一次提到这个名字,“他将来担任市农业局局长,对这些情况也很熟悉……”
     调研结束前,韩志明做了简短发言:“这次调研让我看到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气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我会如实向省委汇报,西城县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鲁为民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他知道,这份报告将是他晋升的重要筹码。
     送别韩志明一行时,鲁为民握着韩志明的手久久不放:“韩主席,您放心,西城县的工作我一定抓好。也请您……多关心关心我们基层干部。”
     韩志明点点头,转身上车前,他回头望了一眼老宅的方向。大哥陈新军站在远处的田埂上向他挥手,阳光下,那个憨厚的身影显得格外清晰。
     车子驶离小店村,韩志明打开车窗,让带着稻香的风吹拂脸庞。
     车子驶过一片稻田,禾苗正在成长,再过四个月收获的季节快到了,每个人都在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份收成。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五十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