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一)[2/2页]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秦巴汉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面包车,副驾驶坐着婆婆吴秀兰,后排是三个孩子和公公林建军。林小华则开着别克车,载满了年货和行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奶奶,老家有什么好玩的呀?”三岁半的林云松趴在座椅中间问道。
     吴秀兰回头慈爱地看着孙子:“有啊,后山可以放鞭炮,河边能捉小鱼,还有你二叔家养的大黑狗……”
     两个孩子妹妹林宛月和林宛茹也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陈雪儿从后视镜看着孩子们雀跃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车子驶过蜿蜒的山路,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了西江镇。熟悉的水泥路、路旁的紫薇树、远处连绵的稻田,一切都让林小华感到无比亲切。但当他们打开老宅的大门时,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天哪,这么多灰尘!”陈雪儿吃惊地说。
     屋内家具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墙角挂着蜘蛛网。林小华心里一阵愧疚,父母在县城帮他们带孩子,这老宅竟然荒废成这样。
     正当他们准备开始打扫时,门外传来嘈杂的脚步声。
     “小华回来啦?”二叔林建国洪亮的声音传来,紧接着小叔林建华和小姑林建云也相继进门,手里还拿着扫把、抹布等清洁工具。
     “听说你们要回来,我们就赶过来帮忙了。”小姑林建云笑着说,“一年多没住人了,打扫起来可不容易。”
     林小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连连道谢。林云松带着两个妹妹去邻居家找小伙伴玩,大人们则热火朝天地开始打扫。
     不一会儿,邻居孙家宝和孙家平也带着妻子过来帮忙。十一个人分工合作,有人扫地,有人擦窗,有人整理家具。女人们负责楼上卧室和厨房,男人们则处理客厅和院子。
     “小华,你这书架上的书还要不要?都发霉了。”二叔从书房里探出头问道。
     林小华走过去一看,那是他学生时代的课本和小说,虽然已经泛黄,但都是回忆:“要的,二叔。晒一晒还能保存。”
     厨房里,陈雪儿和婆婆吴秀兰正在清理灶台。煤气罐已经空了,陈雪儿打电话叫了送气服务。
     “妈,您歇会儿吧,这里我来。”陈雪儿看到婆婆弯腰擦地有些吃力,连忙接过抹布。
     吴秀兰摇摇头:“不碍事,活动活动筋骨反而舒服。雪儿啊,你把那些蒸菜热一热,一会儿大家干完活肯定饿了。”
     下午三点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层楼的老宅已经焕然一新。窗户擦得透亮,地板干净得反光,连厨房的油烟机都被擦得锃亮。
     “人多就是快啊!”林小华感叹道,给每个人递上热茶。
     陈雪儿和吴秀兰已经在厨房忙活开了。蒸笼上热气腾腾,灶台上的炒锅滋滋作响。林小华帮忙摆好餐桌,端上一盘盘凉菜:凉拌木耳、拍黄瓜、酱牛肉...
     “开饭啦!”随着陈雪儿一声吆喝,所有人围坐在大圆桌旁。桌上摆满了家常但美味的菜肴:木耳炒鸡肉泛着油光,小炒黄牛肉香气扑鼻,酸辣茴香小鱼让人食指大动,还有回锅肉、香菇炒肉、红薯粉条炒腊肉...最中间是那个硕大的蒸盆子,汤色清亮,里面浮着肉丸、蛋饺和各种山珍。
     林小华打开一瓶五粮液,给每位长辈斟满:“今天多亏大家帮忙,我先敬一杯!”
     酒杯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老宅。孙家宝夹了一块牛肚,赞不绝口:“小华媳妇这手艺绝了!比县城大饭店的还好吃!”
     “那是,不然怎么开饭店呢。”林建国骄傲地说,仿佛陈雪儿是他亲闺女似的。
     酒过三巡,话题从庄稼收成聊到孩子教育,再到村里的新鲜事。林小华听着这些朴实无华的谈话,感到一种久违的放松。在县政府工作的日子里,他时刻要注意言行举止,而在这里,他可以完全做自己。
     “小华,你脸都红了,少喝点。”陈雪儿轻声提醒道,给他夹了一片回锅肉。
     林小华摇摇头,又给自己倒了半杯:“高兴嘛,今天不醉不归!”
     三个孩子从邻居家回来,小脸红扑扑的,显然是玩疯了。林宛茹扑到妈妈怀里:“妈妈,孙叔叔家的小兔子生宝宝了,好可爱!”
     “明天带你们去看。”陈雪儿摸摸女儿的头,“先去洗手吃饭。”
     天色渐暗,但饭桌上的气氛愈发热烈。三瓶五粮液见底时,已经是晚上六点了。林小华确实喝多了,他靠在陈雪儿肩头,眼神迷离地看着嬉戏打闹的三个孩子。
     “还是老家好啊……”他喃喃道,声音里带着醉意和满足,“空气都是甜的,人都是亲的……”
     陈雪儿轻轻拍着他的背:“是啊,以后咱们常回来。”
     屋外,不知何时飘起了雪花,轻轻落在老宅的瓦片上。屋内,暖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一刻,所有的奔波劳累都值得了。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团圆、温暖、充满爱。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