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雪粒子如碎玉般砸在含章殿的青铜兽首上,溅起细碎的冰花。
     郗自信扶着廊柱上的蟠螭纹,绯色朝服的广袖扫过结霜的栏杆,指尖触到袖中《三国志注》的竹简边角,两个人的记忆全部融合。
     那卷被他反复摩挲的《魏书?武帝纪》残页上,“屯田” 二字被朱砂圈得通红,墨迹里还渗着昨夜烛火的余温。
     他想起前秦苻坚在关中推行区种法时劝农桑,修水利,植果树,种药材的典故,袖底另一卷《晋书?苻坚载记》残页也随之轻颤。
     “裴大人,陛下在暖阁候着。” 内侍的声音带着呵出的白气,垂手立在丹陛之下,目光避开他腰间悬挂的鱼符。
     郗自信抬眼望去,殿内的鎏金屏风映着摇曳的烛火,将文帝刘义隆的影子拉得细长,恍若一幅被揉皱的古画。
     案头除了檀道济的《北伐方略》,还散放着《汉书?赵充国传》抄本,卷首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八字批注被朱笔勾勒得格外醒目。
     暖阁内弥漫着浓重的椒墙香,郗自信踏入时,正见文帝将一卷竹简拍在案几上,玉具剑的琫饰磕在紫檀木上,发出清越的声响。
     “朕问你,” 文帝指节叩击着竹简,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随动作起伏,“赵充国当年屯田湟中,‘垦田二千顷,为何朕今岁筹粮,却处处掣肘?”
     帝王忽然抓起案上的密报,羊皮纸在手中簌簌作响:“青州刺史言‘豪强占田万亩,流民易子而食!若不效仿汉武拓土,难道坐视国本崩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郗自信躬身时,目光落在案头堆积的户册上,青、兖二州的流民数字用朱砂标红,如同一道道渗血的伤口。
     “陛下可还记得战国李悝‘尽地力之教?” 他缓缓直起身,从袖中取出《汉书?食货志》抄本。
     “魏文侯用李悝,‘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此乃强国根本。今若学赵充国‘步兵万人,分屯要害,需先清丈田亩,抑制豪强,非朝夕可成。”
     文帝忽然冷笑,指节敲向《赵充国传》。
     “赵充国年逾七十尚请屯田,朕今正当盛年,反要学妇人之仁?”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震得檐角铜铃一阵乱响,惊起梁上栖息的燕雀。
     郗自信注意到帝王眼下的乌青深得像两道刻痕,显然是被北伐执念搅得彻夜难眠,便想起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 “亮每患粮之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
     (祁山)屯田,为久驻之基” 的谋略,遂将另一卷《诸葛亮集》铺展案间。
     “陛下可知诸葛武侯?” 郗自信指尖划过批注 “祁山屯田,兵出祁山” 八字。
     “建兴五年,武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然武侯尚需‘祁山、陈仓,粮道险远,今我军北伐,滑台距建康千里,比之祁山更甚,若学赵充国‘田事既成,可省大费,需以三年为限,先修运河,再置田官。”
     “又是三年!” 文帝猛地挥手,竹简散了半案,“朕闻你藏有《吴越春秋》,可曾见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朕等不起十年!”
     文帝的目光如利箭般射来,扫过郗自信腰间悬挂的 “忠勇” 玉珏 —— 那是前日檀道济的后人所赠,此刻却成了刺目的标靶。。。
    喜欢。
  

第151章 史臣裴松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