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7章 十年治世,科举舞弊[2/2页]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久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微发颤:“陛下明察,济川确系同乡,但某自问阅卷秉公。。。”
     忽闻殿外鼓响,考生徐士廉等数十人跪叩登闻鼓,声震阙庭:“陛下!贡举不公,李昉用情,取舍非当,寒门子弟难伸!”
     李重进暴喝:“何方狂徒,敢扰圣听!”
     赵匡胤伸手阻拦,目光却望向柴荣,见帝王微微颔首,遂示意殿前武士带考生入殿。
     当先的徐士廉叩首流血:“陛下,某等下第考生三百六十人,愿乞复试,以辨真伪!”
     柴荣看向李昉,后者额头已布满汗珠。世宗又询问翰林学士卢多逊。
     卢多逊说,“舞弊之事,臣亦闻之。”
     张仲景恰在此时踏入殿中,袖中露出《科举医科条例》一角:“陛下,医科考生亦有舞弊,若复试,可兼考医理与临证。”
     “准奏。” 柴荣起身,“着王朴、赵匡胤核查贡院卷宗,李重进监守考场,张仲景主考医科。明日,朕亲试诸生。”
     显德十八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贡院别试场中,复试的考生握笔待发。
     李重进挎刀立在檐下,甲胄上的冰棱融化,滴在青砖上发出 “嗒嗒” 声。
     “都给某听着!” 他粗声粗气,“敢舞弊者,剁手!”
     考生们齐齐缩颈,唯有徐士廉抬头,目光坚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匡胤翻阅卷宗,忽向王朴发问:“王大人,此卷字迹与武济川试卷相似,却工整许多,为何?”
     王朴细看之下,瞳孔骤缩:“这。。。 恐是前次为武济川代笔之人!”
     赵匡胤命人叫来武济川当堂默写,果见其字迹歪扭如虫爬,与卷宗判若两人。
     与此同时,张仲景在医科考场监考,手中拿着李重进的旧伤病案:“考生听着,若遇刀伤见骨,当如何处置?”
     一考生起身作答:“先用烈酒清创,再敷金疮散,以生丝缝合。”
     张仲景颔首:“此乃实战之法,可取。” 目光扫过人群,见此考生从容应试,心中暗赞。。。
     三日后,讲武殿内烛火通明。
     柴荣亲阅试卷,张仲景侍立一旁,手中捧着医科优等卷。
     “徐士廉,” 柴荣展卷点头,“陈留郡人,医科榜首,你的《救疫策》条理清晰,可堪大用。”
     “朕现有一问,陈留郡遭疫,着你随李重进赴陈留郡施药,可有胆去?”
     徐士廉朗声道:“臣虽寒门,愿以医术报国!”
     李重进忽然呈上密报:“陛下,李昉确有失察之责,其同乡武济川之父曾私下赠银千两。”
     李昉伏地请罪:“某愧为考官,愿受责罚。”
     柴荣叹息:“你治文有方,但科举乃国之根本。着降为太常少卿,仍留翰林院效力,以观后效。”
     说完,又判处考官右赞善大夫杨可法等人连坐之责。
     宣布完毕,柴荣转身面对众臣道:“自今以后,凡科举及第者,朕必亲试于讲武殿,以防舞弊。”
     张仲景上前,呈上昨夜汇同众人拟就的《殿试条例》:“陛下,医科殿试可加试针灸与药方配伍,确保医者真才实学。”
     柴荣欣然采纳,目光扫过阶下寒门士子,朗声道:“朕以殿试求才,非为难天下莘莘士子,乃为天下百姓求栋梁之才!”
     殿外初春的瑞雪初霁,李重进望着一地的雪花,喃喃道:“这下好了,以后没酸儒敢糊弄陛下了。”
     赵匡胤轻笑:“大帅可知,以后过了殿试可就叫‘天子门生啦?”
     李重进挠头:“管他什么门生,能打仗的才是好儿郎!”
     张仲景听着二人对话,望着殿外青天,心中默念:“十年治世,初现气象。”
    喜欢。
  

第107章 十年治世,科举舞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