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4章 穿越之济世医馆的痢疾草药课[2/2页]

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 御风小说实名刘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连长在什么地方?”洛羽追问。
     “多生长在海拔1000到2000米的高山寒湿林荫下,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咱们南方的四川、湖北、云南最多。”洛风说,“它是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有分枝,像鸡爪一样的叫鸡爪黄连,质量最好。叶子是基生的,卵状三角形,边缘有锐锯齿,花茎从根茎里抽出来,顶端开着黄绿色的小花。”
     提到成分,秦慕伊的语气更严肃了:“黄连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其中小檗碱(也就是黄连素)含量最高,能占到7%到9%,这是它抗菌的核心力量,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阻止它们繁殖。除了小檗碱,还有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这些生物碱协同作用,既能抗菌,又能抗炎、抗腹泻。另外,它含的酚酸类化合物也有辅助消炎的效果。”
     “黄连的性子那是极苦极寒的,入心、肝、胃、大肠经。”洛风说,“它的本事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其是清胃肠的湿热。如果痢疾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湿热积在肠胃里,黄连就是对症的药。不过因为太苦,直接煎水喝病人往往受不了,所以常和其他药配伍,比如和木香配成香连丸,既能清热又能行气,治里急后重特别有效。用量一般是2到5克,不能多用,不然会伤脾胃。”
     洛羽皱着眉:“这么苦的药,病人能喝下去吗?”
     “所以才要讲究配伍和煎制方法。”秦慕伊笑了,“比如可以加少量甘草调和苦味,或者让病人温服,喝完再含一小块冰糖。实在喝不下去的,也可以用黄连粉装胶囊,不过效果还是煎剂最好。”
     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是住在隔壁胡同的李婶,她着急地说:“洛先生,我家老头子今天拉得厉害,您能不能去看看?”
     洛风赶紧起身:“正好,你们跟我一起去,实战学学。”
     三人跟着李婶来到她家,只见李大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额头上全是冷汗,捂着肚子哼哼唧唧。李婶说:“从早上到现在拉了七八次了,一开始是稀水,后来就带血了,肚子拧着疼,总想上厕所又拉不出多少。”
     洛风摸了摸李大爷的脉,又看了看舌苔:“脉滑数,舌红苔黄腻,是典型的湿热痢。”他让洛羽去医馆取药,“白头翁15克,黄连6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马齿苋30克(鲜品),木香6克,白芍12克,甘草3克,水煎服,先煎一剂,分两次喝。”
     阿明在一旁记录病情:“李大爷,您是不是昨天吃了什么不干净的?”
     李大爷虚弱地点头:“昨天在街口买了碗凉面,当时觉得味道有点怪,没在意……”
     秦慕伊解释道:“这就是湿热痢的常见诱因,吃了不洁食物,湿热邪毒侵犯肠道,导致肠道气血壅滞,传导失常。白头翁汤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加马齿苋增强收敛作用,木香、白芍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正好对症。”
     等洛羽取来药,秦慕伊亲自在李婶家的煤炉上煎药。她一边看着药锅一边说:“煎这类药,先用冷水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20分钟就行,千万不能煎太久,不然小檗碱这些成分会被破坏。”
     第一碗药煎好后,洛风扶着李大爷慢慢喝下。半个时辰后,李大爷说肚子没那么疼了,也没那么频繁地上厕所了。洛风留下第二剂药,嘱咐李婶:“今晚再喝一次,明天早上如果好转,就再按这个方子抓两剂,要是没好转,立刻去医馆找我们。”
     第二天一早,李婶就乐呵呵地来医馆道谢:“洛先生,真是神了!老头子喝完第二碗药就睡踏实了,今天早上只拉了一次,也没血了,能下地走路了。”
     洛羽和阿明听得心服口服。洛风趁机总结:“你们看,治痢疾不能光靠一种药,得根据病情配伍。马齿苋偏于日常保健和轻症,白头翁和黄连则是对付重症的主力,它们的化学成分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是通过抑制病菌、减轻炎症、调节肠道功能来起作用。”
     秦慕伊补充道:“还要记住,痢疾病人往往脱水严重,光靠吃药不够,得让他们多喝淡盐水或米汤,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上要清淡,不能吃油腻、辛辣、生冷的东西,不然会加重肠胃负担。”
     太阳渐渐升高,朱雀街上人来人往,医馆的药香飘得很远。洛羽看着竹筐里的草药,突然觉得这些不起眼的植物里藏着大学问——每一片叶子、每一段根茎,都有自己的生长密码和治病良方,而传承这些知识的人,正像这济世医馆一样,在寻常巷陌里守护着一方平安。
     阿明把记满笔记的本子小心收好,洛风看着两个年轻人认真的样子,眼里露出欣慰的笑。他知道,这些关于草药的知识,就像医馆门前的石板路,会被一代代人踩得越来越坚实,而那些苦涩的药味里,藏着的正是生命最本真的甘甜。
    喜欢。
  

第744章 穿越之济世医馆的痢疾草药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