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之百,但至少有八成把握。”沈良站起身,诚恳地说道,“我知道这个赌注很大,但机会也很大。如果成功了,咱们厂在全省的地位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刘建国沉思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好,我支持你。但是,时间限制在一个月,费用控制在三万以内。如果超时或者超支,一切后果你自己承担。”
“没问题!”沈良激动地握住了厂长的手,“谢谢您的信任!”
刘建国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我不希望看到你因为这次冒险毁掉自己的前程。”
“我明白,厂长。”沈良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食堂里的气氛逐渐恢复了正常,工人们重新开始吃饭,但话题都围绕着刚才的这场赌约。有人支持沈良,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也有人觉得他太冒险,万一失败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林小雪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饭盒,心情复杂得无法言喻。她看着沈良,心中既有担忧,又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个男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和魅力,让她感到着迷。
“小雪,你觉得沈工能成功吗?”身边的女工小声问道。
林小雪咬了咬嘴唇,轻声说道:“我相信他。”
她的声音很轻,但沈良却听到了。他转过头,对林小雪露出了一个温暖的笑容。
那一刻,林小雪感觉自己的心跳加速了。晚上九点,钢铁厂的夜班刚刚开始。沈良独自一人站在3号炼钢炉前,手里拿着一把改装过的测温枪。
“温度1650度,正常范围内。”他在小本子上记录着数据,“氧气流量需要调整一下。”
王德昌从背后走了过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小沈,你真打算从今晚开始改造?”
“王师傅,我说话算话。”沈良头也不回,继续调试着设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夜班人少的时候先搞起来。”
王德昌咽了咽口水。他其实很想问沈良到底有什么把握,但又不敢问得太直接。毕竟下午在食堂里,自己可是当着全厂人的面支持了这个年轻人。
“那个...你需要什么材料?”王德昌试探性地问道。
沈良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过身来:“王师傅,您先别急。我需要先观察一下现有设备的运行状态,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说着,他指了指炼钢炉:“您看这个燃烧室的设计,气流分布明显不均匀。还有这个进料口,角度完全不对,造成了很大的热量损失。”
王德昌皱起眉头:“这些问题我们也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啊。设备都是十几年前的老设计,当时的技术水平就是这样。”
“是啊,技术水平确实有限。”沈良点点头,“但是咱们可以想办法优化嘛。比如说,在燃烧室里加装几个导流板,改善气流分布。再比如,调整进料口的角度,减少热量损失。”
听到这话,王德昌眼前一亮:“这...这能行吗?”
“试试看呗。”沈良耸耸肩,“反正我承诺过,失败了我自己承担损失。”
就在这时,夜班班长老张走了过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在厂里工作了三十年,见过太多年轻人的雄心壮志最后都化为泡影。
“小沈,听说你要改造设备?”老张的语气有些怀疑,“我劝你还是慎重点。这些设备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出了事故,后果很严重。”
沈良看着老张,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他知道,这些老工人并不是故意要为难自己,而是真心担心会出问题。
“张班长,我明白您的担心。”沈良诚恳地说道,“我不会贸然动手的。每一步改造都会经过反复计算和论证,确保安全无误。”
老张摇摇头:“年轻人,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咱们这个行业,经验比理论更重要。你书读得多,但实际操作的经验还不够。”
“那您能不能指导指导我?”沈良虚心地问道,“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老张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沈良会这么谦虚,原本准备好的一肚子话反而说不出口了。
“这...好吧。”老张缓缓说道,“你想怎么改?”
沈良走到炼钢炉旁边,用手指着燃烧室:“您看这里,气流从这个进气口进来之后,直接冲击炉壁,形成了涡流。这样不仅浪费热量,还会造成受热不均。”
老张仔细观察了一下,点点头:“确实是这样。那你准备怎么解决?”
“很简单,在进气口后面加装一个螺旋形的导流板。”沈良用手比划着,“让气流呈螺旋状进入燃烧室,这样可以形成更均匀的温度场。”
王德昌和老张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这个年轻人的想法确实很有道理。
“理论上可行。”老张沉吟道,“但是具体怎么做?这个导流板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都需要精确计算。”
“没错。”沈良点点头,“所以我需要先做一些测试,收集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分析。”
说着,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了几张图纸:“这是我初步设计的方案,您二位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
王德昌和老张凑过来,仔细研究着图纸。越看,他们的表情越凝重。
这些图纸画得非常详细,不仅有整体设计,还有各个部件的尺寸标注。
更重要的是,设计思路很清晰,每一个改动都有明确的目的。
“小沈,这些图纸你什么时候画的?”王德昌忍不住问道。
“昨天晚上画的。”沈良随口答道,“反正睡不着,就琢磨了一下。”
喜欢。
第369章 初步设计的方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