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1章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2/2页]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狮城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检查,一些刁难。”沈良的语气很平静,“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华夏重工不会倒下,我们的事业不会停止。”
     销售部的小赵举手:“沈总,如果我们的国际业务受到影响,我们该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转向国内市场。”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这么大,市场这么广阔,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看那些洋人的脸色?”
     “可是国内的采购力…”
     “采购力不够,那我们就想办法提高它。”沈良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表,“大家看,这是我们目前的业务结构。国际业务占60%,国内业务占40%。如果国际业务受到冲击,我们就把这个比例颠倒过来。”
     “沈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财务部的老李摇头,“国内的很多企业还在使用落后的设备,他们对我们的高端产品需求不大。”
     “那我们就降低成本,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线。”沈良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我们的技术优势这么明显,为什么不能开发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研发部的小王眼睛一亮:“沈总,您的意思是开发简化版的产品?”
     “对。”沈良点头,“高端产品我们继续做,但是同时要开发中端产品,甚至低端产品。让每一个中国企业都能用得起我们的设备。”
     “这个想法不错。”老张摸着胡子,“技术降维打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好,那就这么定了。”沈良放下粉笔,“研发部门立即着手制定新的产品规划。销售部门开始深耕国内市场。财务部门控制成本,为可能的困难时期做准备。”
     散会后,沈良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就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小李急匆匆地跑进来:“沈总,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记者,说要采访您昨天发布会的事情。”
     沈良透过百叶窗往外看,果然看到楼下聚集了十几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
     “他们来多久了?”
     “刚到。保安拦着呢,但是他们说不采访到您就不走。”
     沈良冷笑一声:“来得真快。”
     “沈总,您要见他们吗?”
     “见。”沈良整理了一下衣服,“让他们上来吧。既然想听,我就让他们听个够。”
     十分钟后,会议室里坐满了记者。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一个戴眼镜的女记者率先发问:“沈总,昨天的发布会上,您的言论很激烈。请问这是否代表华夏重工要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彻底决裂?”
     “决裂?”沈良笑了,“这位记者朋友,你理解错了。华夏重工从来没有要与任何人决裂的想法。我们要的只是平等和尊重。”
     “但是您昨天的话听起来很有攻击性。”
     “攻击性?”沈良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如果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叫做攻击性,那我承认我很有攻击性。”
     一个外国记者站起来,用不太标准的中文问道:“沈先生,您觉得中国企业现在已经可以不需要西方的技术了吗?”
     沈良看着他,缓缓说道:“这位朋友,我想纠正你一个观念。不是我们不需要西方的技术,而是技术本来就没有国界。真正的技术交流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不是一方永远高高在上,另一方永远低声下气。”
     “但是您必须承认,在很多领域,西方的技术确实更先进。”
     “我承认。”沈良点头,“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永远仰人鼻息。中国人的智慧不比任何人差,给我们时间,给我们机会,我们一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那您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沈良站起身,眼神坚定:“十年!给我十年时间,我要让华夏重工的产品响彻全世界!”
     记者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沈总,这是不是有点太自信了?”国内的一个记者问道。
     “自信?”沈良笑了,“朋友,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会相信我们?”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记者们走后,小李走进来:“沈总,您刚才说的十年,是认真的吗?”
     沈良望着窗外,夕阳西下,远山如黛。
     “小李,你知道什么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不太明白。”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沈良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那我们…”
     “我们只能成功!”沈良的声音铿锵有力,“因为我们身后站着的是十亿中国人民!”
     ……
    喜欢。
  

第291章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