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毕竟,为了给一个女子讨公道,怒闯国公府,掌掴国公爷!
     这样的人不是棒槌是什么?
     最让人意外的是,打完之后他自己屁事没有,反倒是国公爷被禁足一个月。
     这事在长安城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如果真是这位爷,他们真算是摸到老虎屁股了!
     可又不能显示欺软怕硬,惧怕权贵,不然以后还怎么维护秩序。
     于是队正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长安县衙府兵小队长魏权贵见过伯爵。”
     这位壮士阻碍办差,打伤府兵,如果这样就放他走,朝廷威严何在?
     看到魏权贵不死心,想用朝廷给自己施压,杨帆呵呵大笑。
     “你一个小小的府兵队正,还代表不了朝廷。”
     更何况,是什么原因你心知肚明,再胡搅蛮缠,休怪本爵爷不客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完还扬了扬手中的拳头。
     看到杨帆这个爵爷带头,围观的人群不再害怕,顿时义愤群激起来。
     “是呀,霍国公府管家强抢在先。”
     “这名年青人无罪。”
     “我们支持万年县伯。”
     ……
     看到激起了公愤,府兵没敢在说什么,毕竟面子和自身的安全相比,当然是安全最重要。
     只能灰遛遛的离去。
     此时,年青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果今天没有眼前的爵爷仗义直言,自己吃几天牢饭是免不了的,于是抱拳躬身感谢道:
     “多谢爵爷,在下薛礼,字仁贵,初到长安,承蒙爵爷仗义相助,仁贵感激不尽。”
     眼前的魁梧年青人居然真的是以后闻名天下的大唐名将薛仁贵,让杨帆激动万分,不由陷入了回忆。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生于公元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生。
     三十岁时,薛仁贵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劝他说:
     “你有出众的才干,如今皇帝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再回家迁葬也不算迟。”
     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自此步入军旅。
     他一生征战几十年,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可称为古之名将。
     薛仁贵属于大器晚成之辈,毕竟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时代,30岁才从军,算是很晚的。
     现在是贞观十年(公元前636年),应该才二十一、二岁,这时候他不是应该在家种地么?
     怎会跑来长安城?
     是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了蝴蝶效应,还是这根本就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大唐。
     看着怔怔发呆的杨帆,武照轻轻的扯了一下衣角,他这才回过神来,有些抱歉的回道:
     “仁贵你多礼了,听你口音应该不是长安人士,为何流落于此。”
     原来,薛仁贵本是来投亲的,正值天花瘟疫泛滥,亲戚一家未能幸免,只能进长安城躲避。
     等朝廷控制住天花瘟疫以后,此时盘缠用光、娘子生病卧床。
     由于没钱治病,只得出城打猎筹钱,这才有了刚才的遭遇。
     听完薛仁贵的讲述,杨帆不禁感叹,世事无常,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转念间杨帆又在考虑该如何收服这名未来的大唐名将。
     大闹国公府以后,他发现自己府上的底蕴比起勋贵世家差得太多。
     为了让自己以及家人有自保的能力,必须加强安全方面的防范,建立一支安保队伍刻不容缓。
     可好的人才岂是那么容易寻得的,现在偶遇薛仁贵,当然想收归己用。
     如果直接给钱,这样鲁莽行事,不是明显告诉薛仁贵自己另有所图么?
     最后的结果要么被薛仁贵当成傻逼,要么会被委婉的拒绝,聪明的人谁会接受?
     如果说刚才出言为他解围作证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么现在平白无故的送钱,根本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都不用想都会被拒绝。
    喜欢。
  

第189章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