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4章 栓柱学艺,各有所专[2/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静静地守着酒缸观察发酵,他肯定是坐不住的。
     但张大山也发现,这小子虽然顽皮,但手脚却很灵便,尤其喜欢鼓捣各种东西。
     上次家里做家具时,他就对父亲和哥哥们如何砍削木头、拼接卯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常常会捡起一些边角料,拿着小刀或者石片,自己在一旁模仿着削削砍砍。
     虽然大多时候是弄得一塌糊涂,甚至会不小心伤到手。
     但那份对手工制作的热情和探索欲,却是显而易见的。
     张大山觉得,或许可以引导这小子,往木工的方向发展。
     木工这门手艺,同样是安身立命的好本事。
     往小了说,家里修修补补,做点简单的家具、农具木柄,都离不开。
     往大了说,将来盖房子需要梁柱门窗,甚至他脑海中那些更复杂的机械(如改良织机、水车部件等)的制作,都需要有精湛的木工技艺作为支撑。
     于是,张大山便开始有意识地,教柱子一些最基础的木工知识。
     他先是带着柱子去山里,教他辨认不同的木材。
     “你看,这种纹理粗、质地硬的是柞木,适合做承重的梁柱或者车轴。”
     “这种颜色发白、比较软和的是杨木,好加工,可以做些不承重的小家具。”
     “还有咱们常用的竹子,你看这青杆的韧性好,适合做扁担、筐架,那老一些的发黄的竹子就更硬,可以做椽子、搭架子。”
     然后,他开始教柱子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工具。
     虽然家里只有斧头、柴刀、镰刀这几样简陋的工具。
     但张大山还是耐心地教他如何握刀,如何运力,如何顺着木纹砍削,如何避免伤到自己。
     他还找来一些废弃的木料,让柱子练习最基本的削、砍、锯、钻等操作。
     柱子对这些动手动脚的活计,果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虽然他依旧有些毛躁,缺乏耐心,常常把木料弄得坑坑洼洼。
     但他学得很快,领悟力也很强。
     尤其是对他认为“好玩”的技巧,比如用小刀刻个简单的豁口,或者用藤条绑个十字结,更是能快速掌握。
     张大山也不急于求成。
     他知道,对这个年纪的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更多的是在一旁看着,确保他的安全,偶尔进行一些关键的指点。
     他让柱子从最简单的东西做起。
     比如,给自己削一个吃饭用的小木勺。
     比如,给家里那个缺了腿的木墩凳,重新配上一条腿。
     比如,帮着哥哥们打磨那些制作水车剩下的木质零件。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让柱子兴奋好半天。
     也让他对木工这门手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就这样,栓子在酒糟的香气中,渐渐沉稳下来,学习着耐心与经验的积累。
     柱子则在木屑的纷飞中,释放着他的活力与好奇,探索着创造与构建的乐趣。
     两个半大的小子,在父亲的因材施教和家庭的熏陶下,也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成长路径。
    喜欢。
  

第104章 栓柱学艺,各有所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