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缴获的粮草却寥寥无几。
     李从嘉见状,也才明白,为什么蒲公纪被逼自杀。
     因为没有立足之地,他四处流浪,这一万多大军已是粮草匮乏。
     “传令下去,对投降者要加以安抚,不可有任何虐待行为。”
     李从嘉严肃地吩咐着身边的将领。
     “他们现在是我们的人了,对他们进行甄别和改造。”
     李从嘉亲自巡视各个营帐。
     与士兵们交谈,稳定军心,并安排粮食分配事宜。
     尽管当前物资短缺,但他知道,人心安定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这些刚刚归顺的新兵,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夜晚来临,火光映照下,李从嘉坐在简陋的指挥帐篷内,手中拿着一份份报告,眉头紧锁。
     “秋收在即,粮草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他对身边的张泌说道。
     李从嘉返回岳州城。
     一方面是为了调动更多资源支援前线。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城中百姓传达胜利的消息,稳定后方局势。
     至此,朗州十大将军蒲公纪,所率领军队,烟消云散。
     李从嘉回到岳州府衙后,立刻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大战虽然已经结束,但随之而来的秋收准备却至关重要。
     他深知,确保今年的粮食丰收不仅关系到士兵们的补给,更是稳定民心的关键所在。
     因此,他亲自过问农事安排,组织人力物力,确保每一步都按计划进行。
     就在这个时候,赵普举家迁徙来投奔李从嘉。
     作为一位后世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和学者,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他的到来无疑为岳州增添了一份重量级的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从嘉闻讯后十分高兴,亲自迎接赵普一家,并设宴款待。
     宴会之上,宾主尽欢,李从嘉与赵普相谈甚欢。
     “赵兄,一别数月,找你找的好苦呢。”
     赵普闻言,也是苦涩无奈:“我三月动身抵达了江宁城,到达江宁后,打听数日才知道大人您已经来到了湖南。”
     “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潭州,您又在七月,转回到了江宁,我只得暂时留在这里,等您回来。”
     李从嘉闻言,也有些惭愧。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实在太难了,自己也曾派人去找赵普,但是却毫无音讯。
     想赵普举家搬迁,三地相隔数千里,以这个时代的行程速度,其中奔波辛劳可想而知。
     “赵兄,实在惭愧,我这大半年来也是来回折腾了。”
     “赵兄大贤,千里来投,我必定委以重任,让赵兄一展抱负。”
     赵普满饮一杯酒,心中实际上有些纳闷。
     恭敬道:“半年来,殿下声望隆隆,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开封、江宁、潭州、沿路而来,无不是说殿下之事迹。”
     “得殿下礼贤下士,登门请我出世,我亦铭感五内,愿效犬马之劳!”
     在设宴款待的同时,两人深入讨论了秋收以及治理岳州、潭州的具体措施。
     “赵兄虽未广为人知,今日相见,愿聆听高见。”
     李从嘉说道,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使赵普此刻名不见经传,但他所具备的知识和见解依然宝贵。
     赵普微微一笑,谦虚地回应:“将军过誉了,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但既然蒙将军垂询,自当知无不言。”
    喜欢。
  

第174章 自戕 亦有英雄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