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等人已是同级别。
     李从嘉记忆中也知道,二徐兄弟也是广陵人,书香门第,从小刻苦读书。
     留名后世最大成就是校勘《说文解字》,文学造诣深厚,留下的诗歌,杂文数百篇。
     二人文学成就这个时代仅次于后主李煜。
     此时二人地位不显,但是名声甚响。
     可以说对他们这小一辈而言是降维打击,徐锴幽幽道:《鹊桥仙 七夕》
     银汉迢迢,牛郎待织女,相望不得语。
     泪眼盈盈,鹊桥终成双,欢聚在七夕夜。
     前两句平铺直叙,借典故写景,尚且不错。
     众人听他吟出两句,便觉比前面人强很多。
     徐锴情绪一转,又喝了杯酒,瞧着周娥皇道。
     离愁渐远,织女挥手别,誓言年年不变。
     重逢虽短,情意绵绵,胜过凡尘长伴。
     原来他老家也是广陵人。
     以前曾经见过周娥皇,徐锴属于周宗广陵乡党。
     自然趁着他大寿来拜访,这句话以文学手法描写年幼时一丝情愫,却又不能在一起的苦涩,颇为符合此情景。
     厅中宾客纷纷鼓掌喝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词,好词!”
     周娥皇一听脸色红晕。
     徐铉、徐锴都是她大哥哥般兄长,心道他写出:“重逢虽短,情意绵绵,胜过凡尘长伴。”
     他这是趁机抒情……
     让人听了害羞。 他们见面时,娥皇也才十一二岁,这几年二人在京任职也未见过。
     “徐铉大人也来赋词一首,值此宴会,应传佳作于世间。”
     堂中宾客起哄,目光都集中在他哥哥徐铉身上,弟弟词句颇佳,他作为兄长,也有些压力。
     御史大夫徐铉也从座中站起:“那我献丑一词,珠玉在前,我这添个热闹。”
     青玉案·七夕
     七夕相逢星汉夜,鹊桥上,双心结。
     银河流转千秋月,轻纱漫卷,烛影摇红,共此良宵节。
     徐铉前两一句一出,词法语句优美,意境朦胧之美,较之他弟弟前两句略高一筹。
     众人一听便觉名不虚传。徐铉看着庭院外,华灯初上,又吟诵道。
     人间烟火处处歇,望天河,情难绝。
     素手相牵无言语,眉间心上,愿岁岁,守此约,不负佳期切。
     “好!”
     在大家喝彩声中,李从嘉也不禁感叹一下。
     能留名千古的文学大家盛名之下无虚士,片刻功夫写词,应情应景。
     李从嘉心中醋意大起心道:“文化流氓,这俩人也真是,调戏自己的未来媳妇。”
     文人墨客,出入皆为风骚……
     周宗哈哈大笑道:“老夫大寿,今日有二徐新词,七夕节佳作,值此宴会,能留名于后世了……”
     周遭众人都不以为意,这就是唐朝留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士大夫间调笑取乐,豪放不羁。
     掌灯!
     放烟花,奏乐!
     此时天色已晚,主人宾客兴致都高,达到宴会高潮。
     李弘冀却趁着兴致最高之时站出来道。
     “二徐名动天下,才高八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想我父皇文韬武略,爱好文词,今日不在此处,否则定要写词一首。”
     宾客一听都觉诧异,这燕王突然站出来说这个干嘛?
     难道他也要写一首词。
     李弘冀环视众人道:“父皇文武双全,我只学了武略,难助雅兴!”
     “倒是我六弟李从嘉,从小喜爱文墨,今日应他做一首词,更添热闹。”
     “这……”
     李从嘉瞬间心里一笑,这皇兄想让我出丑。
     周娥皇这时才注意到,不禁惊呼一声:“是他!他竟然是李从嘉……”
     我救下的那个少年……
     众人目光集中在角落中李从嘉……
    喜欢。
  

第11章 七夕节的周娥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