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章 聚议浮城策 协议暂休兵[2/2页]

迁徙的三国城堡 十羚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丁奉虽勇,却不如我家马岱。”诸葛亮羽扇轻转,扇面墨竹的竹节处渗出微光,“孟起侄男,最善在乱军中寻生路。”
     曹昂冷笑,剑身在晨光里划出银弧:“马岱?当年在陈仓,他可是被我军郝昭射穿了肩胛骨!某意遣文聘,此人守江夏数十年,最知‘守中带攻。”
     “文聘与我军有赤壁旧怨!”陆逊猛地拍案,案上酒盏跳起,酒液泼在浮城模型的“兑”位,竟燃起幽蓝小火,“吴某只认丁奉!”
     诸葛亮将羽扇按在火苗上,竹扇竟未灼伤:“伯言何必执着?不如各写三人,置箭筒中,听天由命。”
     须臾,青铜箭筒捧至,筒身饕餮纹的眼瞳里,夜明珠正滴着水珠。曹昂写下张合、文聘、许褚;诸葛亮写下赵云、马岱、姜维;陆逊写下徐盛、丁奉、潘璋。三卷字条投入筒中,盲眼老卒摇动时,箭筒发出“咕噜”怪响,像有活物在里面扑腾。先抖出的字条写着“丁奉”,墨色如血;第二卷是“文聘”,纸角被水浸得发皱;第三卷展开,“马岱”二字的墨竟洇成了蓝色,像刚从水里捞出来。
     “天意如此。”诸葛亮将字条递给曹昂,指尖触到纸背时,竟有冰棱碎裂声,“丁奉为主,文聘为副,马岱监军。三日后卯时,三方在浮城‘离位汇合,以三色信号弹为号。”
     陆逊盯着字条上的蓝墨:“城中所得,须按兵力分拨。我东吴出三百,当得三成。”
     曹昂用剑挑起沙盘上的赤色令旗:“我大魏屯兵万余,至少五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葛亮轻摇羽扇,扇面将二人间的气流搅成漩涡:“分利之事,破城后再议。此刻当同立血誓。”
     甲板祭坛上,铜盘盛着西海之水。曹昂割破指尖,血珠落入水中化赤龙;诸葛亮血落变青凤;陆逊血入成赤乌。三色血影在盘中缠斗,忽而聚作一团火焰,忽而散作三枚星子。“从此刻起,”曹昂举起铜盘,血水混着海水在盘中晃荡,“若违此约,教我等如这西海之水,永困涡流!”说罢一饮而尽,唇角流下的血水在胸前绣龙纹上蜿蜒,像极了新添的刀伤。
     诸葛亮饮下血水时,羽扇突然剧烈颤动,扇骨上的旧裂纹里渗出蓝光。他望着浮城方向,那里的符文正组成巨大的符篆,在空中缓缓旋转。“内子有讯,”他从袖中取出蜡丸,蜡封上印着黄月英的“机”字印,“浮城能量场的波动……似是某种文字。”
     绢帛展开的瞬间,陆逊突然按住诸葛亮手腕:“何字?”他指尖用力,在诸葛亮袖上按出五个指痕。
     “尚未破解。”诸葛亮将绢帛递给曹昂,上面用银粉画着波浪形纹路,末端有个烧焦的指印,“但每三个时辰一次,极为规律。”此时浮城的符文突然全部亮起,汇成一道蓝光冲天而起,在云层中劈出裂缝,裂缝里隐约可见齿轮状的阴影在转动。
     曹昂握紧了染血的铜盘,盘沿硌得掌心生疼:“齿轮?难道真是……”
     “不可妄言。”诸葛亮的羽扇挡在蓝光前,扇面墨竹竟被映得透明,“三日后登城,诸位切记:见符文连星则进,见蓝光成线则退。”他的声音被海风吹得支离破碎,却让在场众人的甲叶都结了霜——那不是海水的寒,而是从骨髓里透出的惊惧。
     暮色漫过甲板时,三方将领各自登船。赵云临走前,银枪在铁壁号甲板刻下十字记号,枪尖带出的火星溅在曹昂靴边。张合望着蜀汉楼船远去的航迹,铁鞭在掌心缠了三圈,鞭梢铜环“叮当”声越来越急,像极了催战的鼓点。浮城的蓝光仍在天穹燃烧,将三方旌旗染成同一种诡异的青色,恰似三国纷争从未有过的短暂同盟,在西海的暮色里,透着不祥的光。
     第四节 暗流伏笔 月英密报藏玄机
     蜀汉楼船“卧龙号”驶入雾中时,诸葛亮独立船头,羽扇轻扫水面,荡开的涟漪里浮着细碎的蓝光。他想起黄月英信中未写完的“似”字,想起绢帛末端那个烧焦的指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扇骨上的裂纹——那是上方谷大雨时,被落石砸出的痕迹,此刻竟微微发烫。
     船尾传来木屐声,黄月英提着琉璃灯走来,灯中水草正随着某种节奏摆动,映在甲板上的光影像在书写文字。“亮,”她将手中青铜匣递来,匣盖浑天仪的指针正疯狂旋转,“方才又测到波动,这次……”匣内磁石上的蓝光丝扭成了篆字“讯”,却多了三点尾勾,像条正在挣扎的鱼。
     诸葛亮接过磁石,凉意顺着经脉窜至心脏,他忽然想起年轻时在荆州,从水镜先生处借来的《九天玄女经》,里面记载的“天外之讯”正是此等笔画。“这不是文字,”他将磁石凑近琉璃灯,光丝遇火发出“滋滋”声,“是……心跳。”
     黄月英发间的八卦木簪突然灼烫,她按住额头:“方才用‘天机仪测算,波动频率与南中木鹿大王的‘蛮兽心跳一致,但……快了三倍。”二人说话间,舱内突然传来“咔嚓”脆响,赵云正用银枪尖在浮城地形图上刻线,枪尖划过之处,图纸渗出蓝色汁液。
     “先生,”赵云头也不抬,枪尖停在地图东北角,“此处裂缝有金属回音,叩之如钟。”
     诸葛亮凑近细看,裂缝处被赵云刻成齿状,恰在磁石“讯”字的尾勾位置。他取过狼毫,饱蘸朱砂写下“玄关”二字,墨字落纸瞬间,图纸背面渗出相同的蓝光丝,与磁石上的光丝连成一线。
     与此同时,东吴“惊涛号”的密室里,陆逊正盯着水盆中的螺壳。十二枚螺壳已有五枚裂开,露出的纹路拼成残缺的图案,像只断了爪的螃蟹。甘宁捧着酒坛入内,坛口海兽皮上凝着冰晶,揭开时酒香混着硝石味扑面而来。
     “都督,”甘宁将酒碗重重顿在桌上,碗底刻着的鲨鱼牙痕里渗出水珠,“丁奉已将‘登云钩浸了桐油,三百死士都在船头磨刀。”他斟酒时,酒液在碗中晃出诡异的波纹,映出陆逊扭曲的脸。
     陆逊盯着裂开的螺壳:“甘兴霸,你说若浮城真是‘天外来客,我等取其晶石,会不会引来……”他没说完,一枚螺壳突然爆碎,壳屑溅在甘宁手背上,划出血痕。
     甘宁舔去血珠,金牙咬得咯吱响:“管他是谁!当年在皖城,某带着百人就敢劫曹营粮仓,如今三百弟兄,怕什么‘天外来客!”他拍案时,桌上裂开的螺壳突然合拢,露出里面暗红的纹路,竟组成个狰狞的笑脸。
     铁壁号深处的密室里,曹昂正对着水镜蹙眉。镜中浮城的符文正在重组,渐渐拼成从未见过的图案,像无数眼睛在城墙上游动。张合捧着星图入内,图上客星旁新添了批注:“客星芒角指西,主有奇物降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奇物?”曹昂指节叩击水镜,镜面上泛起涟漪,“是福是祸?”
     张合将星图铺在案上,手指划过客星轨迹:“太史令说,此星上次出现,是商汤灭夏之时。”他语声低沉,案上烛火突然爆起灯花,将二人影子投在壁上,像两尊持戈的凶神。曹昂忽然抓起狼毫,在星图角落画下浮城的轮廓,笔尖刺破绢帛,血珠渗出来,恰好落在客星与浮城的连线上。
     夜雾渐浓,诸葛亮站在“卧龙号”船头,见雾中漂浮着无数蓝色光点,像浮城符文的碎片。他从袖中取出黄月英新制的“听涛仪”,仪器上的铜片正随着雾中光点震动,发出类似编钟的乐音,却又带着金属摩擦的锐响。
     “先生,”赵云递过暖炉,炉中燃着巴蜀艾草,烟味却压不住雾中的咸腥,“月英夫人说,这仪器能辨‘天地之外的声音。”
     诸葛亮将听涛仪放在栏杆上,铜片震动得越发剧烈,乐音里渐渐析出人声,模糊不清,却透着威严。他想起隆中高卧时的梦境,梦见天开处有金人说话,声音就像此刻的铜片震动。雾中突然传来齿轮咬合的“咔嗒”声,由远及近,像是有千军万马在深海下 行军。
     听涛仪的铜片突然迸出火花,诸葛亮猛地握紧羽扇,扇骨裂纹里的蓝光与浮城遥相呼应。他知道,三日后的登城不是开始,而是某个巨大齿轮的第一声转动——那齿轮早已在时间深处咬合,三国的纷争不过是轮齿上的锈迹,而浮城的出现,正在磨掉锈痕,露出齿轮本来的面目。雾中的光点突然组成巨大的符篆,在夜空中缓缓旋转,像一只眼睛,终于睁开了。
    喜欢。
  

第122章 聚议浮城策 协议暂休兵[2/2页]